如风与水。皆本天所生者。合以为行。仍应乎天。故逆风不良于行逆流不顺其势。为其不应乎天也。而人亦如之。以法乎地为其始。以应乎天为其成。故安贞以秉坤刚健以成乾。坤乾既合。利贞斯至所谓性情也。性以葆其贞。情以致其利则有为有守。可止可行。中孚之道。不偏不过。一之以中。此行止咸宜。守为并顺。而先尽其人力。终则孚于天功者也。人事者。柔以为始。刚以成终。阴以涵中。阳以卫于表。则天地不二其德。而覆载不限其行。故四德以利贞称。言有不诚。乃生其物也。诚合于贞。物着其利。此内外之无不备。而刚柔之情无不孚也。惟中能孚乃中。失中者不孚。未孚者非中。此中庸中和为大本与达德。不可离也。大本者。贞之着。达德者。利之昭。故利贞亦既中孚异名。中存其贞。孚致其利。利及诸物。贞返诸躬。一也二也。二而一也。此中孚大用。为天下所共遵率。万行所同迪循。无往不宜。无为不中。道之至也。德之至也。而取象于风行于泽。木涉于水二。二者必孚而后大其功。天之本行。地之至用。人以师之。物以则焉。此中孚之效化。及万邦。莫与争其大。中孚之善。信及豚鱼。莫与语其微。何哉。中虚以厚载。表实以防沉。此发于地而应乎天也。故曰中孚。故称利贞。
象曰:泽上有风君子以议狱缓死。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中孚全卦象辞。明人道也。中孚兑与巽合。成泽上有风之象。不称风行泽上。如涣卦倒者。以兑之主爻在上。恰与巽主相接。合成中柔。是虽巽风在上。而其志就下。兑之志成乾卦。以下为往。故先泽而后风行。明用重在下也。泽上之风。与水上同。而泽者水之聚推为恩泽沛及之象。以泽为重。则风所及处。皆泽所沛。犹政教所行处。皆恩泽所施。德之昭也。故风不虚行泽。泽无目吝。于人为聿昭厥德。广仁以成德。阜利以成用。此中孚与涣异也。政令之施。明德普及。有其先后重轻之序。中孚以中和为本。必先其所宜。先重其所必重。此人道体天立极。应时制宜。不可忽也。人之生也。先求其所生。而重其安和之序。调达之情。故君子于此有劝善规过。除暴安良之心。将以全民之生。保民之居。使皆乐其业。和其情。适其俗。以无害无苦。此政不废刑。讼必有狱。为求民情之平。而致久安长治也。故于中和之象。而以五爻在中乃孚。故曰中孚。初上非中故不孚。不孚不信。故爻辞如此不急置之死。是宽猛相济。刚柔得中。适如卦用也。议狱则可见其仍不废法。缓死则可见其无滥用刑。则民畏其威。而又怀其惠。守其法。而易感其恩。恶者有所惩。善者有所劝。莠者有所戒。良者有所保。此中孚之道。中和之功也。且中孚卦两柔居中。两刚得正。中则无过。正则无私。无过则得其平。无私则归诸公。公平之行。民无不信。此曹岁以小大之狱必以情。为上思利民之忠。可使一战也。民心之得。必自刑赏。民情之服。尤在刑罚。故听讼折狱。为格致之所重。民之为恶犯罪固宜诛。而得其情。则宜哀矜。而非可喜。以生活易干邪淫。饥寒迫为盗贼。生之不保。法无以惧之。居之不安。刑无以怀之。今古一也。而中孚则求其至中。纳于至和。期于至信。上下同孚。以应乎天。天德好生。故书曰罪疑维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此体上天之德。而重人物之生。不敢滥刑以虐民。轻诛以易命也。死之固有辞。而既死不可复生。刑之固本法。而用刑不如用教。中孚以巽在外。仍寓有以教淑民。以化代罪之旨。以中孚之时。冬至之日。一阳来复。天道重生。尤宜仰承天时。暂缓执决。此人道法天。而为政以德者也。故狱虽议。而囚不诛。律虽严。而死可缓。此当推诸月令。证之上世。以尽经文微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