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四章:地雷复(卦)

六四。中行独复。

孔子《宣圣讲义》

此复六四爻辞也。复以震出坤。六四为坤之始爻。与震六三同为中爻。以卦言属坤土。土为中央。阳在地中行。故曰中行。以爻言为中爻。从下上行。故曰中行。而中行二字。更有微义。中行犹中道也。中庸曰。从容中道。圣人也。与此中行义近。盖复以雷在地中。阳行阴里。外柔内刚。体阳用阴。表顺而内固。形静而中贞。其行合于道。故有中行之称。而在六四者。则以本爻上下相接。内外之交。由里达表。由体推用。道之所见。德之所明。恰当此爻也。夫成德省。必有美誉。至道者。必有大用。内诚者。形于外。中充者。发于表。此不求自至。不思自成者也。故蕴玉于山。其外生华。藏圣于野。其人有礼。君子不求知。而天下慕之。豪士不求显。而举世仰之。何哉道德之自行也。六四当震以交坤。阳伏行阴。其道自远。其用自明。乃比之中道之圣。而称为中行也。独复者。独字与中庸从容二字相类。言中行者不求于外。自贞者不求于物。自固者不求于人。独往独来。而无慊也。故曰独。盖六四居五阴之中。不与四爻比。以阴从偶。而中独奇。如人踽踽凉凉。迳行其志之象。而阳藏在里。不违其复乾之心。是以独复称。然非谓独善也。以德之至。不易有朋。非谓独乐也。以道之大。不易有类。上下皆其侣也。而独出其众。远近皆其助也。而独拔其萃。此由六四之道。能挈群众超一切也。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中行为道之大用。独复为道之大本。二者皆归于道。故曰从道。而中行独复云者。尚有最要之义。不独从道而己。实为成道之原。盖执中用中。即中行也。慎独克已。即独复也。无论内功外行。莫不以此为基。复固道也。而致之则在此四字。大学止至善,中庸诚明。皆由此致之。以卦爻言。复以震出坤。将以志于乾也。六四丁出坤之际。为至乾之始。犹佛言见性。必自止观始也。六四以阳入阴。以动向静。震之刚。而纳于坤之顺。雷之威。而蕴于地之厚。其内之充实可知。则发为外之光辉亦可想。六四掌握是机。涵育是道。其行之至。实已为德之玄者。吾人修身。要以此为模楷。则物不能诱。心无所欲。道至德凝之期也。爻辞不着吉凶者。道行而超于数也。道自阴阳。阴阳自太极。充复之用。可由乾以返太极。此所以名为独复也。既返太极。阴阳同泯。故数为独。而超乎吉凶矣。从字有溯洄从之之意。六四由坤返而从乾。由乾返而从太极也。此义最精。当细玩味之。

六五。敦复。无悔。

孔子《宣圣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