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
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
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
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
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
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
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
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1918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
剃度几个星期后,他的日本妻子,
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
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
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
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
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
这一年,是两人相识后的第11年。
然而叔同决心已定,
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
妻子无奈离去,
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
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
出家人,道是无情却有情
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
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
李叔同:〝请叫我弘一〞。
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我很庆幸我是在信佛学佛以后读到这封信的。
换作以前,我是断断不能理解,也不能宽恕的。
而今读来,虽然有泪盈眶,但心里是温暖的。
时隔多年,我才终于了悟弘一法师的〝有情〞。
他哪里是〝无情〞,
分明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啊?
很多年来,在我的心目中,
李叔同就是杭州那个决绝、
冷酷、看破红尘、心如死灰的僧人形象。
很多年里,我也一直视皈依佛门
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自我逃避。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他在出家前曾预留了三个月的薪水,
将其分为三份,其中一份
连同自剪下的一绺胡须
托老朋友杨白民先生,
转交给自己的日籍妻子,
并拜托朋友将妻子送回日本。
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弘一大师内心的柔情
和歉疚以及处事的细心和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