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内藏许多天机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即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提出君子要以仁义为贵,待人以礼,修善节文,整齐仪容,乐顺天道。

“静”

“静”字,从青从争,静声。青,草木初生色,为明审可见者,本意作“审”解,又以争本作“引”解,为引以入己意。“静”乃详明得宜之意。其义有:安定曰静,如《庄子》中“其动若水,其静若镜”;缄默曰静,如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曰静,如《礼记》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澄清曰静,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审,明审,如白居易《座右铭》“修外以治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万籁寂静的夜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那是自然幽静的山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那是自在恬静的山村。静,自然的和谐之曲,使人荡涤心灵的尘雾和纷扰,面对喧嚣的红尘,坚守心灵的宁静,与大自然的静美及蕴含的自在生机融为一体,进入一个妙不可言的息息相通的世界。

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其自然。《论语》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怡然自得,又是一种悠远的境界,可以获得智慧灵感,所得有所悟。所以古人常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静思则通”,修身要心静,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静”字,蕴含了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

“济”

“济”字,从水从齐,原本是一条河流的名称,后引申的含义较多,“济”有时通“齐”,作贯通解。其义有:渡处曰济,如《诗经》中“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渡过曰济,如李白《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贯通、畅通曰济,如《管子》中“自知曰稽,知人曰济”;成就、成功曰济,如《书经》中“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救、救助曰济,如《易书》中“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人众貌曰济济,如《诗经》中“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济”之水有善泽之能,“济”之齐含有万物均等受到恩泽,益利之义。“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视他急为己之急,有仁爱之心,宽广的胸怀。当有人遇困窘时,常常有善心人士周济。

常言道:“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济人的力量,除物力、财力、人力外,还有更高的成人之美、导人向善的智慧,《易书》云:“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从修身做起,善化他人,共同向道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