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的《葬书》被后世风水书推作经典


郭璞的《葬书》被后世风水书推作经典

仰韶部落遗址中便有了阴、阳宅的区分,然而孔子时代尚无祈求祖宗庇护的观念,当时对坟墓的安置仅出于礼制的需要,如《礼记•檀弓下第四》曰:“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至幽之故也”。

春秋战国之末,礼崩乐坏,墓葬才全国走出不封不树阶段。随之,庇护的概念日渐显露,秦时即传说有樗里子之“葬地兴旺”的说法。不过《汉书•艺文志》里尚无关于葬说理论的记载,只是到后汉时这种葬地兴旺的说法才开始盛行。

最神奇的莫如汉袁安葬父的故事:儒生袁安为父求葬地时路员三书生,书生指一地说:葬此地当世为上公。袁安从其言,遂葬父于此地,后果然累世隆盛。故事虽载于 《汉书》,但传奇味极浓,当不足信,却从侧面表明此时葬地说已风行,而且风水地师为文人书生,追求葬地的目的亦十分明确——为了死者后代繁昌。

另外还传说 此时有青乌先生(又写作青鸟)作《葬经》。不过关于这部《葬经》,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术数类存目二中已推测为伪 书:“题云青乌先生《葬经》。

大金丞相兀钦仄注:考青乌子名见《晋书•郭璞传》,唐《志》有《青乌子》三卷,已不知为真古书否?此本文义浅近,经与注如出 一手,殆又后人所依旋矣,郭璞《葬经》引经曰者若干条,皆见于此本。

然安句颇有异同,盖作伪者猎取璞书以自证,而又稍易其文,以泯剥袭之迹耳,未可据为待 验也”。但不管怎样,在托名晋郭璞《葬经》出现之前一定有一部关于葬说的经书,否则就不好解释托名郭璞《葬书》里多次出现的“经曰”字样。

总之,阴宅的兴起虽晚于阳宅,但发展迅猛并反过来影响阳宅理论的发展。最突出的便是托名为晋代郭璞的《葬书》,此书被后世风水书推作经典。几乎所有的风水理论都标榜由此演绎而出,并拜郭璞为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