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千言,修炼人思想干净与否至关重要
天主之道,人不可知。自身主王之道,人亦不知,然不可不知。人生如梦,梦里缤纷终是幻,幻醒无期,累累罪业却成实。觉者下世度人回,无人回,再掸封尘再负累。
两千多年以来,老子所传《道德经》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经典。近世以来,《道德经》竟屡屡被视作经商钻营投机巧取之道。究其根源,非一时一世之积,误入歧途之事,由来者久矣。
《道德经》中,诸多民贼、侯王、君主、圣人称谓。以此历代都据此无为之道治国,今人以谈论政治视之。其中又谈论愚民、曲全等等以今天的眼光看上去非常象奸诈权谋。
但是他从最根本上讲是一本道家指导修炼的书。历朝历代的修炼人都在按照《道德经》修道,他们可都是明白了道之后,纷纷隐诸山林市井的呀,都是看破红尘不问世事修炼去了的。即使历代帝王将相,也全然取《道德经》之无为宽宏之道、虚心海纳之道、礼贤下士之道、无争无执道德之道。
自身观念的变异,导致不能理解古时的观念。今人之误解,除了自身观念的变异,另一个大的原因就是被这古籍的名词给障碍住了,就是所谓之文字障,误解了字词的意思。今略解之,以期正本清源。
在古时,中国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宇宙体系理论,从大宇宙层层对应到国家、对应到家庭、以至人体自身的小宇宙,或者说自宇宙之身、到国之身、到家之身、到自身之身。《道德经》也是依照这个宇宙观来阐述道的。若宇宙为身,则正果之道神佛即是君王圣主;若视自身为身,则元神本性即是君王圣主;若是君王圣主,则需视国家为己身。若为己身之王主,则自身的灵体、自身的观念、自身的细胞与层层生命就是民。若为层层天宇王主,则旷宇之层层神灵即是民。
如三章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圣人是指修炼人的元神和本性,过去其实指的是副元神。修炼人的民是指人体内的各种灵体、思想观念、欲望执著,它们有善有恶有好有坏。对于修炼人来讲,不管是好的执著坏的执著都是执著,都是要去掉的。
尚贤之心就是民,你追求贤,那就是让那颗求贤之心活跃起来,其实就是虚荣心、争斗心出来了,这个执著心它起来就是“争民”喜争好夺之民。贵难得之货则是一个贪婪的心,把好东西据为己有,所以是“盗民”。欲是为执著牵动着心神不定的“乱民”。“争民”为名,“盗民”为利,“乱民”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