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术溯源原始社会时期
具有系统的理论和完整的技术形式的风水术出现稍晚,但其源头却可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
一方面,当时人们沉浸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中,对地形也感到惊奇,认为地形为某种神灵化身或具有灵性;另一方面,当时人类已选择某些洞穴居住,并为死者选择葬地,这种选择活动可以称为“相地”。这两方面合在一起,可以说是风水之滥觞。随着社会进步和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步定居下来。《墨子·辞过》说:“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可见这时人类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已进了一步,已不再依靠天然的洞穴,而是选择山丘挖穴而居,大约如今日陕北之窑洞。再往后来,人为已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术,便离开洞穴,架屋而住。从大量的考古发掘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人类已不是漫无目的地择地架屋,房址大多是距离河流较近的、有一定坡度的、土质干燥坚实的台阶地,且房屋大多坐北朝南。背坡临水、子午向,这些原始人就已坚持的造房原则,后来构成风水术的最基本的理论。
阶级社会时期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选择建筑物的基址成为一项越来越复杂的活动。现存甲骨文中有言“宅丘“者,说明殷人仍有居丘(丘即陵阜,指河流的台阶层带)之俗。最能反映当时人之相宅活动的,当推《诗·大雅·公刘》,兹节引如下,并附译文:笃公刘,公刘忠于周之大业,于斯原,前往豳地察看原野。既庶既繁,从者众多,浩浩荡荡,既顺乃宣,顺适和乐,心情舒畅,而无永叹。没有长叹,没有悲伤。陟则在,观察地势,登上孤山,复降在原。又下孤山,来到平原。何以舟之?身上佩带什么装饰?维玉及瑶,是那宝玉和美石。容刀。玉饰刀鞘,光辉映日。笃公刘,公刘忠于周之大业,逝彼百泉,先去察看百泉汇集,瞻彼溥原;再去视察平原大地;乃陟南冈,他又登上南面冈陵,乃于京。
京地沃野尽在望中。京师之野,京师郊野,广建屋宇,于时处处,周民于是乐业安居,于时庐旅,周民于是暂寄暂居,于时言言,于是融融笑语喧哗,于时语语。于是融融喧哗笑语。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是先周史上的大事,该诗即专为咏叙其事而作,上引两章,一章主要描述公刘率领族人来到豳地后,他登山历原,察看地势;另一章描写他在分别察看了山冈、原野、水源之后,最终确定了基址,建立屋室,定居下来。后世的风水师在具体操作技术方面虽然复杂得多,但对山川地势的总体勘察过程,与公刘却极相似。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人们的地理学知识日见丰富,地理学文献续有增加,也为后世的风水学提供了依据和素材。从甲骨文和先秦典籍来看,其时人们对地形和水文有了明确的划分,如陆地分成山、阜、丘、陵、冈等,水域分为川、泉、河、涧、沼、泽、江、汜、沱等,河床地带分为兆、厂、渚、浒、淡等。《尚书·禹贡》全文虽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