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更不好过,唯一的回龙观医院早就排满了人,挂号比登天还难。这时几个医托指着不远处某莆田医院的大写招牌冲你微笑,你想起了一个叫魏则西的少年,于是拒绝了他的好意,一边忍着疼痛,一边打车前往城里看病。
而生了有一种病不必担心,这里有最有名的是回龙观精神病院。
回龙观,虽然有个“龙”字,也在天子脚下,皇城根旁,但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她与北京还是差着一个天津卫的距离。
观里住的,十有八九是外地人。北京人买了或分到回龙观的房子,一般不会过来住。在他们眼里,“观”和“村”没什么本质性区别。除了在合同落实后驱车前来向中介收租子,或者在租客搬走时用放大镜仔细检查房子有无破损,其他时间想让他们移驾到观里,还不如多想想怎么让国足赢一场球比较靠谱。
虽然观与城只隔着一个北五环,却仿佛隔了一个天地。或许上一秒你还在和某业内精英谈笑、和某大佬聊天,下一秒你还是要回到观里,一边吃着速冻水饺,一边盘算着下个月要给房东的房租水电。
在观里生活,质量也随着地理环线的增加自动下调几个level。在街边买个凉皮肉夹馍当晚饭,在苍蝇馆子一边用手扇风一边等还没上好的兰州拉面,在天桥杂货摊上与小贩讨价还价,这才是观里人应有的节奏。高大上仅存在于偶尔穿得光鲜亮丽进城聚会、反复修图后po朋友圈的那一瞬间。
睡城,是大多数人给回龙观的一个称呼。
除了空气质量,白天的回龙观与一个三四线县城没什么两样。空空荡荡的街上飘着油腻腻的热气,餐馆、小店里的服务人员翘着二郎腿在门口闲聊,偶尔几个看孩子的大爷大妈从路上经过,就连摊贩都懒得出来做生意。
与白天不同,夜晚的回龙观相对繁华。天刚擦黑,拖着疲惫身体的人潮大军便开始涌回这片土地。小摊小贩也如夜猫子一般,在各处练摊。每个摊位上都会竖一个电子付款的二维码,显示着这里与一般县城的与众不同。各色的馆子也逐渐热闹起来,大家在餐桌上一边推杯换盏,一边吹着自己也不太懂的牛逼,然后沉醉在属于北京的夜和梦里。
夜色渐深,观里人开始蚂蚁回巢般退入各自的房间。来不及脱掉外套,也没有力气与合租的房客挤用卫生间,观里人就这么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沉沉睡去。没过多久,回龙观这个30多万人的庞大社区,便又归于一片寂静。
拥挤、肮脏、贫穷……这是回龙观,这也是北京。
“我要买房,我要逃离回龙观”观里人心想。
拿着从爸妈亲戚朋友那七凑八凑的首付,观里人围着北京城跑了一圈,这时他才发现,对于自己来说,买房的最佳选择,还是回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