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十二大名人盗墓案

37年时间,在秦始皇病死后,因为江山不稳,秦陵是虎头蛇尾,后期草草收尾,可以说秦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半拉子工程。

对于项羽掘秦陵,班固的《汉书》称,“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大师至其下矣。项籍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紧闭之祸,岂不哀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记载得更具体,“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作物不能窜,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史记》中记载,刘邦把“掘始皇帝冢”作为项羽的一大罪过。昭示天下。但有学者认为,项羽掘秦陵记载未必准确,郦道元在四百年后写的书不可信,因为早年史书、比较严肃的《史记》并无准确记录。现代考古探测则发现,秦陵“完好无损”。项羽当年到底是否掘开了秦陵,在秦陵被充分考古发掘之前,仍是历史之谜,无从验证史实的真伪。

刘去——最变态的盗墓者

盗墓有的是泄愤,有的是贪财,但中国历史上有一盗墓者却很变态,首先是为了好玩,他就是西汉时期广川王刘去。刘去为西汉皇室,封地在河北、山西、山东相连区域,原为信都国,后称广川王。据说,刘去当年名声很差,做事不靠谱,吃喝玩乐样样精。

据晋人葛洪编著的《西京杂记》记载,在其封国内“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有点名气的古墓几乎没有一座能逃过刘去的铁锹。刘去盗掘的对象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晋灵公的陵墓都让他掘开了。宋代李昉奉敕编修过一套五百卷的大书,专收野史、传记和小说,因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遂定名为《太平广记》。这部书里对刘去盗墓有较详细的记录。魏襄王墓是石料做成的外椁,中间置放石床,石屏风。为防盗掘,入口用铁水灌注,刘去派人凿了三天才掘开。棺材是用生漆杂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几寸厚,刀根本砍不动,刘去则让人用锯子锯开。石床上放有一个玉痰盂,两把铜剑,几件金器。刘去看上其中一把铜剑,当场就拿起来带在身上。

晋灵公生前荒淫暴虐,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说无效,史称“晋灵公不君”。死后几百年,晋灵公遭到报应,出现了冤家对头,他就是“不王”的刘去。晋灵公墓在今山西绛县境内,墓冢如馒头状,系五花土堆成。刘去进去时看到,墓室豪华富丽,四角都放置用石头雕刻成的鹰犬,上刻有壁画。在棺椁两边,有男女石人四十多个,捧着灯烛什么的站立在周围。虽然棺椁已经朽烂,但尸体还没有坏,晋灵公的九窍之中都放有金玉。刘去看上了陪葬品中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拿回去当储水磨墨用的水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