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艺,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周天。不同的艺,就是不同的周天。因为它们都是以各自己不同的对应、循环方式与高层对应着。
比如地上有几个坑,你在这些坑点之间,一一对应地划出一条沟,最后这条沟就对应交错地连成了一个完整循环。然后你把水注入沟中,那么水就能在沟与坑之间循环了。但是有时沟中落入了一些石块、沙土,将沟填塞住了,使水流堵塞。那么就得一一地打通这些堵塞,使水流顺畅,流向最高最后的坑点。
艺就是这条沟,是一套循环、对应机制。
艺能够将你的身体与自然高层对应联接起来,在艺的修行中,它能打通你的某些脉,使你身体与高层形成一个循环,从而打通你身体百窍,与自然联通,从而提升境界,回归真我。这就是艺的修行原理和机制。
我们知道古诗,有严格的格律,如果句式、字数、平仄、韵律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其实它的这些因素在更高的层面,就是一种高层对应,乱了不行。
各种古艺的原始规则和讲究,是不能乱的,乱了就找不到对应了,也就形成不了完整循环。
我们经常听到“意境”、“内涵”这样的形容艺术造化的词。其实就是指的艺术作品的背后的境界,是由这个创作者所修为的境界层次所决定的。创作者的境界越高,作品背后的内涵就越大,意境就越深远,其艺术造诣也就越高超。
艺术也有化境,这是指修为到了极高的境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一切随心而化。这也是由这个人的修为境界决定的。
古人自来境界比较高,越是上古时,境界越高,所以对国学杂艺容易接受,起点也比现代人高很多。那时整个社会对艺的审美都比现代高许多,普通人都能看出艺背后引申出的高层境界,所以那时对整个国学的造诣也比较高超,神人辈出。
但越是到了后面,随着人类的逐渐迷失,整个社会的境界随之降低,社会对艺的审美也越来越流于表相,流于表面的形式,艺便越来越堕落。
有句话叫“德艺双馨”。如果不修德,你的艺之境界到了一定程度,是再也上不去的。因为那已到了你所在境界的极限,虽然你不断地熟练表面形式,强化训练,但不修德,不清心、找不回真我,你的永远都无法突破这个瓶颈。
就像是许多人练瑜珈,练太极,他们虽然表面招式练习得极其熟练,但也只是花把式,起不到太多作用。因为现代人已不知道其内涵了,不知道其原理,没有心法。所以当到了你所在境界的极限后,再不内修,就会空练百年。
现在只流于表面形式,附庸风雅,这就更促进了艺术的堕落。现代人已没多少能真正欣赏真正的艺术了,包括所谓的大师们,他们欣赏不了真的艺术,体会不了艺术之境界,便走向反面,标新立异,改变古老的艺术形式,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