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智慧,正在被世界所认知
《周易》是中国的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最具魅力的经典,历代先贤把其列为众经之首。
周易是研究什么的?一般认为是一部“占筮”卜卦之作,《周易》经传所蕴涵的哲理,义理之学。
但无论把《周易》看作是“占筮”卜卦之作,还是哲学著作,都不能真实地表达其本身高度的科学意义。因此在今天的研究在全世界兴起,成为当代科学前沿的全球化时代,才能真正为人们所认识、所承认、所推崇。
周易太极八卦,大科学,它是整个中国古代科学的代表,中国古代东方科学,还包括中医和中药科学、中国汉语言文字科学、中国哲学。这四个部分可以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科学”。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觉醒的地球人。
中医和中药大科学”在现代的发展、在世界上开始产生的影响,人们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中国汉语言文字的巨大科学意义,由于这个科学工作还没有有效展开,还不可能为人们所认可。
无数的人为之发扬光大作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在人类整体性整合性大科学建立起来之前,中国哲学大科学的意义还不可能被充分揭示,当然也就不可能为世界所公认。
由于许多年以来,周易大科学被历史的沙尘所淹没,沦为迷信之学,把它视为“封建迷信”东西。这无疑影响了周易研究和探索。
近些年来人们被西方在社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一点成就蒙住了眼睛,言必称“西方”,蔑视古老而神奇的中国东方文明,民族虚无主义甚嚣尘上。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学文明的一种悲哀,也突显出周易科学研究工作者艰巨的历史重任。
近些年国外,周易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中国著名画家吴作人为此次会议制作了“太极图”会标。他是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的要求绘制的。吴作人在谈到这幅画的创作思想时说:“以往对于‘太极图’虽有多样的理解,但多半认为它是个封闭的、固定的、浑然寂寞的整体。而我想要表现的,却是在无限空间中旋转运动而又相互作用、联系的体系,它更能表达博大深邃的宇宙的变化和无比深奥的大自然现象。”
政道博士对这一“太极图”会标非常欣赏。他说:“您的大作已获国内外科学家的最高评价。如太极、两仪,画中包含的抽象理念,已经超过了物理上的基础理论。而其形象动荡,更深深地表达了从宇宙星云至电子、质子,一切之形成。结合古今,融汇万象,实创作之结晶。
我们的古老的文明智慧的巨大科学意义和历史发展意义正在被世界所认知。
“桑塔费”科学家指出:在我们思考混沌和复杂性科学理论的社会意义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给我们以巨大的灵感。《易经》中所表现的那种中国古代智慧。”“很明显,曾经长期深入思考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秩序无序之间的关系。史学家告诉我们,他们最终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太极’。
普遍真理,终极原因,至高无上,万古不易,变化万千,独一无二,无所不包。此外无物,无物无此。万物源此,无物源此。万物归此,无物归此。此乃万物,此非万物。此即太极。太极至显于易——变易。”
当众多西方学者视《易经》,中国也应当引起巨大的震撼。中国古代有自己的科学,与西方科学相比,它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科学。《易经》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的中国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
现代物理学基础的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玻尔是计算机二进制的发明者。当他看到从中国传到欧洲的周易中的二进制和太极图,则对中国3000年前的古老文明推崇至极。在玻尔看来,量子力学中的“粒子性与波动性”、“运动量与位置”、“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等等的关系,如同阴阳两极所表现的那样:两者既对立又互补、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此玻尔提出了量子理论的“并协原理”,更把太极图作为自己家族族徽核心的图样。
西方的大科学家们毕竟还不具有东方的科学思维本底,但是他们能够对《易经》“太极”大科学有如此之深的理解,并形成如此高的评价,真是难能可贵。
相比之下,倒是很多中国人竟然认为《易经》“太极”是封建迷信或是一般浅显的古代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现代科学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