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枫桥古镇

明成祖永乐三年,深谷旭禅师募建殿室,设寒山、拾得、丰干之像,以兹纪念。后人称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视为吉祥、欢喜的象征,现在民间所绘和合二神仙像,穿绿衣,梳留海。持荷花者为拾得,捧园盒者为寒山,互相拥抱,笑作一团,即取和谐好合之意。

寒山寺以寒山而得名,以钟声而扬名。清代同治进士樊恭煦所作的一副寒山寺联别具一格,联曰:“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木屐桦冠,仰天长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把寒山与钟声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这也正是寒山寺千古以来为人所传颂的原因所在。

千年寒山寺历经沧桑,兴废几度。据《寒山寺志》载:“唐钟治炼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凌。”可惜唐代古钟早已湮没无存。明代嘉靖年间(公元 15221566年)重铸青铜巨钟,六如居士唐寅在《姑苏寒山寺化钟疏》中记叙甚祥,说此钟声音宏亮,声闻十里。虽然后来明钟也不知其所踪。但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未断过。清代诗人王士稹船泊枫桥已是半夜,烟雨霏霏,还要登岸去寒山寺,“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钟” 与“忠”同音,听钟声可使人们增添几分诚意,唤醒人们忠诚善良的本性。按佛经教义,听钟声,便可得到层层解脱,有预祝人们幸福安康的意思。据《阿含经》载,释迦牟尼佛讲:“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地藏菩萨居住在仞利天,释迦牟尼在仞利天为其母摩耶大人说法时,嘱地藏菩萨长住世间,任命他为幽冥教主,救济三恶道众生之苦。打钟的僧人一面口称“南无幽冥教主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随称名号随打钟,使三恶道一切受苦众生,闻钟声皆得以地藏王的本愿慈力而脱离一切苦难。

说起寒山寺千古传颂的原因,人们往往想到张继的诗《枫桥夜泊》,其实这只是外因条件,有诗的庙不在少数,有钟的庙也更多,但为何寒山寺地如此独步天下。寒山为一修炼者,以他留下的诗句来看,可视为一个开功开悟的人,“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可见当时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