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与人生境界



古典诗词与人生境界

《诗经》有很重大的历史价值,即“诗言志”。305篇《诗经》,为我们记录了先民时代的历史价值观。

在乱世既有真性情,又有大情怀,还有这样敢讲真话的勇气,凭的当然是实力,但是曹操的个人魅力也是不可忽略的。

陶渊明是一个真正的、希望在人世间以外建立自己理想内心世界的知识分子。

唐朝留给我们最强大的民族情感,就是它的青春、开放、包容、浪漫,还有它的从容。在这个真正的盛世,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就比较悠然了。

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理解又有点机械。应该从前代中国人当中找寻我们对于价值的追求,这就是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在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

古典诗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是民族的情感记忆,还是民族的文化记忆、人格记忆。透过这些诗,我们的目光可以穿越百年、千年,回到我们民族的曾经,有战争、有青春、有理想,还有胸怀天下仁人志士的爱与恨、爱与仇。  诗经中的女子三千年前的幽会

三千年前,狗尾巴花跟红玫瑰一样,代表对爱人的一番心意。这里有两首诗,第一首《静女》,第二首《野有死麕》。都是民间创作的诗篇。

在三千年前,还没有什么宋明理学,人间的情感还能够自由挥发。所以,《诗经》当中很多的爱情诗,后来就被理学家们认为是有点不正经的。这恰恰说明在三千年前,不仅有着原始的人道主义的存在,而且从情感角度讲,当时的人们没有受到威权意识形态的约束,表现出了某种欢快自由的、后代封建社会没有出现的那种清新奔放的气息。《野有死麕》的全文是: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打猎的时候把鹿打死了,用白茅草绑起来。“林有朴樕,野有死鹿”,林子里面有灌木,有死鹿。我用白茅草包着死鹿,这个白茅就好像女孩。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鹿太重要了,是先民时代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为什么非得说把死鹿包好?就像现在买一个戒指送给姑娘,这就是见面礼。所以,在最早期的时候,爱情和美必然跟实用的东西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是女孩说的话。说的是,别这么手忙脚乱了,别老动我的腰带,你再动我,狗就要叫了。郭沫若先生说这首诗描绘的就是纯真的爱情。

诗经有很重大的历史价值,即“诗言志”。诗最原始不是指诗,而是指文字的记录,言是记载的意思,本意是说用文字把历史的资料记录下来。一首诗作为民歌传唱的时候,哼唱的猎人或其他身份的百姓感觉不到是在创作文学,但是,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讲,诗是历史的资料,是历史的资源。《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