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姐说我天生会降低别人的期望值,所以赢得漂亮。
这句话,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不太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力,长得太像学生,不会让人重视。当然,一些人也会讲像小萌爸爸那样的话。
刚来上海时,我带了一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数学和英语都考30分左右,学习习惯也不好。
她爸爸很有钱,但是不尊重人,把我一个男同事都气哭了。
他在电话中也骂过我,有一次我俩聊学生学习情况,他就一脸看不起,一脸不屑,觉得他们家住别墅,开豪车,我不就是一个辅导机构小老师嘛。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是一笑而过,不会生气,并耐心的沟通他女儿的学习问题。
以前的我,最讨厌别人看不起我,也会和别人争辩、解释。比如,城市的同学说农村人不讲卫生,我就很生气。
但现在我觉得,我不能代表农村人,农村人也不代表我,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04,我的想法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大学时,我听曾仕强在百家讲坛讲易经的节目。他说:“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我会生气,现在我不会了,我心里这样想,三季人,我就没事了。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三季人,你就心平气和了。”
三季人有一个典故,就是有人和孔子的弟子子贡争论,这个人说一年有三季,子贡说一年有四季。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子贡不解。
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争论,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地走吗?”
庄子也说:“夏虫不可以语冰。”
三季人的典故,让我恍然大悟。从那之后,我就很少和人争辩了,不会急着想要证明自己了。何况,就算辩论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人与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接触的人和事物也不一样,自然观点也就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力。一些人,不能愉快的聊天,那就远离好了。
对事不对人地讨论问题,避免人身攻击,这是我们成年人应该有的态度。
现在,我所有的焦点都是好好做事情,让自己走得再快一些,赚更多的钱,跟着更牛的人学习,去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