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一些有想法有观点有自我愿意做事情的人,总是会招致各种评论——有好的,自然也就有坏的;有人夸他锐意进取,当然也就有人说他功利现实。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总是会因为“不同”而受到关注。
中国人讲究从众,讲究中庸,大部分脱颖而出与众不同的人,接下来面临的就是铺天盖地的议论。所谓清者自清,一个人做过甚么,人品如何,最后透过别人的评价还是能够看出端倪的。真实的人际社会,没法刷单,只有好评这件事不可能存在;若有人偶尔得了差评,也不要一竿子把他打进冷宫,学着去自己判断,而不是全信别人的评论。
曾有人用很长时间跟我讲我一个朋友的事情,当时我简直如堕云雾万分惊讶:怎么可能,他不该是这样的人啊!
可是说的人言之凿凿,让我半信半疑,甚至开始动摇我对朋友的看法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有点看错他了啊。那之后接连好几天,我都难以释怀,想想我认识的那个朋友,再想想别人说的那些话,我甚至有一种疑惑:我们说的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了:我是透过他与我交往中的思想、语言、做事来形成的我心目中的形象,我了解他,信任他,真的要通过第三方乃至第四方的对他的评价来决定我对他的印象吗?!
不需要啊。
想想也是,我们这些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当然有缺点,有短板,做事肯定会有破绽,为人也不可能八面玲珑面面俱到。而这些,当然会引起别人的评价、议论、反感,即便你认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也没用,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八卦。
如果背后有人说你坏话,怎么办?若你不知道,自然万事大吉,你一如既往,该干嘛干嘛。若是一不小心,被你知道了,换成是我的话:离那个说我的人远点儿,然后,该干嘛干嘛。不生闲气,懒得对质,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不接受无端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