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走出困境走向胜利(2)
一、走出困境的历史回顾
(一)取得巨大胜利后陷入逆境
毛主席从井冈山下山后,在赣南闽西一带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以弱小兵力战胜强大敌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连续打破蒋介石三次“围剿”,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胜利。
第一次,敌人采取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法,我以4万打10万,歼敌13000多人,活捉敌纵队司令张辉瓒。蒋介石仰天长叹:“呜呼石候,魂兮归来!”毛主席填《渔家傲》词一首:“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第二次,敌人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法,我以3万打20万,半个月横扫700余里,连打5个胜仗,歼敌3万多。蒋介石在南昌大骂何应钦无能,而且骂完后痛哭失声。毛主席又填《渔家傲》词一首:“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三次,敌人采取分路围攻、长驱直入战法,由蒋介石亲自挂帅,叫嚣要“3个月消灭红军”,而我以3万打30万,歼敌3万多人,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还动摇了国民党军的军心,使国民党26军17000多人战场起义,改编为红军第5军团,使红军发展到6万多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这时扩展到28个县,250万人口,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台湾是3.6万平方公里)。按理,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就,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大大表扬鼓励。但结果却恰恰相反。
那时候中央是什么情况呢?1931年初,王明一伙把瞿秋白等整掉后,掌握了中央的领导权,但很快就出现了一片混乱。
先是一批重要干部,何孟雄、林育南等,因叛徒告密被捕牺牲;再是罗章龙等不服王明,组织第二党搞分裂活动;
很快又出了顾顺章叛变事件,他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负责党的保卫工作,向国民党供出了很多绝密情况,并建议把党中央一网打尽,多亏钱壮飞获得了这个情报,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紧接着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使中央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当时让王明代理总书记,他觉得太危险,就辞去总书记职务,去莫斯科当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让24岁的博古担任临时中央总负责,王明临走时要求博古,万事都要请示国际,决不可擅自行动。
国际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夺取中心城市,然后夺取全国政权。这条道路在俄国获得成功,如果在中国没有带来灭顶之灾,那就不能证明它是行不通的,就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