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消解奋斗 高官干啥去了


曾飞:房价消解奋斗
高官干啥去了

20160926日人民日报终于罕见地以评论员的名义对房价狂涨慷慨激昂地加以声讨:《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如此,令人高兴,也令人扫兴。

令人高兴的是官方的喉舌终于敢于抨击高房价(房价消解奋斗),而不是为之辩护(房价上涨是市场规律,民众要理性地服从客观规律);也令人扫兴的是,官方还是停留于多说少做,甚至连说的也饱含歪理,误导舆论。

关于高房价笔者也接连发文评击过,但可惜犹如入海泥牛,中国的房价依然我行我素高歌猛进。13亿人都无可奈何,笔者也许不算无用之首,倒也可以阿Q一回:无奈中国的官僚豪族太过强大了,它们必须炒股、炒楼来进行超经济掠夺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其势难阻,无怪乎百无一用是书生。

对于房价与市场规律笔者早就指出过:

为何斯密从来没有打算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应用于金融领域呢?也许在金融领域,还有房地产领域,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自动调节并不可能。在这些领域里不存在“负反馈”,而存在“正反馈”,自动制造不稳定。价格会一路飙升,直至泡沫破裂,酿成经济危机。(201208月共识网《曾飞:中国应当有自己的经济战略》)

对于这种不是“负反馈”,而是“正反馈”机制所引发的“市场失败”现象,笔者还从经济理论的角度阐明过:

房地产市场包含两个子市场:一类市场(自住市场)和二类市场(投资市场)。一类市场:卖给需要房子居住的人。他们买房为了居住。与猪肉、青菜、洗衣机、汽车一个样,楼房是正常的商品,满足消费需求。它服从市场规律,房子越多,价格越降;价格越低,购买量越多。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它的平衡,能够良性循环。这是因为一类市场出现负反馈调节,房价的上升反过来减少房源,从而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系统内负反馈调节使系统的活动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二类市场:卖给投资炒楼者。他们买房为了卖出,以求资金增值。与猪肉、青菜、洗衣机、汽车大不一样,楼房不再是正常的商品,它不是满足消费需求,而是满足增值的需求。它不服从一般的市场规律。反而是价格攀升得越快,买得越多;价格越下滑,越是不想买。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对它起调节作用,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房价无止境地快速攀升,直至楼市泡沫破裂。这是因为二类市场出现正反馈调节,房价的上升促使房源越来越多,趋于最大值效应。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出现“恶性循环”,直至系统崩溃。在一类市场,楼房如同普通产品一样,在看不见的手控制下,可以正常运行,有效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