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懂房价上涨背后的逻辑

我根本不看好二线以下的楼市。老龄化浪潮已到来,执行了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也慢慢放开了,可见形势多么严峻了吧!中国就两个城市没有老龄化--京沪,其他三四线,现在就是老龄化了。

老龄化在发达国家是普遍情况,结果很简单:大城市出得起钱,各地年轻人大聚集,住房持续紧张,小地方经济逐渐荒漠化,县城就剩老弱病残,基本没希望了。你去县城逛一圈,四个老头老太带一个孙子,中青年都在京沪省城打工。

中国最好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政策、基础设施,全部的优质资源,捧出了一对金光闪闪的京沪。简单说,中国人用最璀璨的钻石打造出了一个大客厅,京沪欢迎你。今天的京沪房价,十年后看,就是白菜价!

房地产永远是春天,是因为人的欲望。京沪主城区新建漂亮公寓90 平方米为主,总价400 ~ 800 万元,仅一厕,小夫妻勉强够用,随着孩子的长大,互相干扰太大,居住不舒适。以我的感受,人均40 ~ 50 平方米,才有舒适感。买小房等于吃饱,买大平层才是吃好。疯狂追求大面积,是人性的必然。谁都想换大房子。

近十年京沪拉高房价的操作手法比较隐晦和市场化。首先是放开就业限制、福利普惠制,鼓励大学生和农民工进城,这些人中95% 买不起房,但交得起租金,造成人气超级旺。有关部门和专家媒体再吹一下,各地金主开始源源不断大手笔买房,各路炒房客一拥而上,银行积极投入,形成自我循环,倒逼货币政策。

看到真相,并不意味着你就赚钱,或者占便宜了。你还要想一步,这些表象还能够把大多数人骗多久才会被揭穿?在真相被揭穿之前,必须涨!

如果到了京沪房价打七折的时候,经济也会被摧毁。因为所有的潜在客户,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连夜排队买一套,其他消费就全部停止了。本来金融民工中午还要去吃碗20 元的面,再加个卤鸡蛋,那时候直接自己带饭了,能省一点算一点,全部会疯了一样去买房。

现在唱空房价的散户,只不过希望能够捞点便宜,大家都懂的。所以我不敢想象,如果京沪楼市出现滞销,会是怎样的情况。京沪楼市背后的资金链有3 条,一是银行贷款,二是理财产品,三是境外融资,个个都是狠角色。

现在京沪房价真的太高了,最气人的是,以后还要涨。最苦的不是外地人,他们最多滚回县城,最苦的是京沪市区的穷人。本来希望考大学,努力工作,攒钱买房,改善家庭生活,这下子全完了。现在上海又回到20 世纪90 年代了:10平方米逼死英雄。

我希望,中国经济政策还是要走大道,走正道,不要抄小路,走捷径。应该消除京沪绝对领先的地区优势,建立一个差别不大的全国统一市场,统一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