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章:乾为天(卦)

又曰:易之用意,本为逆知未来。以人在天地间,不得违天以行。天数不明,则所行不知所底?故以象拟天数,而逆推其所至。然天道有常,自古至今:由往迄来,莫不有度。因古以推今,因往以测来,皆不失亳发。

故以卦象天地始终,一一在数;卦外不遗象,内不尽功,皆能逆睹者也。故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逆数也。言易以逆数知来,正如顺数以知往,其道一也。故全卦六十四,概宇宙一切,今古往来,天地人物;无不在内,而以乾为之统;如网之纲,衣之领,以其为天下始,亦天下大本也。本言其守,始言其行;守者,静而不易。行者,动而不息。故乾卦一地之数,性命之度,无巨细,无远近,莫不了然掌中矣!故夫子讲乾卦特详,以其含义甚广。人久不解,不得不明示之耳!即就经本言之,乾卦之辞己详于他卦,正为此也。所讲虽或见前后,因为明了计,不嫌重复,唯讲者深切玩味之。

《宏教附注》

用九用六为全易最精之义。自来未能明解。以其囿于卦爻内也。此二者。阴阳元精。既太极两气之初见也。因物而存。物因之生成。所谓元气也。元气原一。至后天成二。乃有乾元坤元之名。既此九六之用。元气之体不可见。唯见其用。用之数名九六。非元气名九六也。故先天之气。恒存后天之中。而后天之物。恒有先天精。此一元化二元。而为生化质者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享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悉,不见是而无悉,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言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僧。何谓也?子日: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日: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