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与小人争辩

圣人回答说:“你不见那童子不是人吗,它是一只蚱蜢变来的,蚱蜢一年中只活在春、夏、秋,它哪里知道冬这个季节呢?你与它争论不是永远没有结果吗?”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叩拜先生的教诲。

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不同,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定的道理。与境界不同的人相争,白费力气。小人之愚,多为心中无量,为名利所累,却又偏偏喜欢在话语上与人论高下。君子之道,为而不争。

如果遇到没有教养的人强争,智者应该反省是因为自己心不清宁才会遭遇这样的考验。应当如何化解呢?那就是“忍”为最佳的处理方式。《弟子规》中说:莫揭人短,不道人恶。唯有当下忍了,从内心里感恩忘怨,真正做到“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而“退”则应为化解的第二要点,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时候孟母三迁,为换境教子。君子贤人应当常亲近大德,效仿亲善师友,见贤思齐。对小人则应尽可能拉开距离,以免心灵被玷污。

智者忍退,改过成圣,转迷为悟,其人生必定转苦为乐。古时君子患无道,而不患清贫;世间强横的人争理,昧心强求,福转为祸,乐变为苦。人生在世是修清净智慧?还是求名利衣冠?人各有志,无从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