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竒于仂,以象闰五。歳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圣人幽賛神明,设五十之数以求易者,何也。三揲之极,多得老隂,其数合二十五以对之而求之也。其一不用者,太极也。故可名之谓之太极。夫有生于无,无者未见气也。不可用也。故置之也。初揲或五或九,再三得四八也。初营于再者三者,何也。道生一,一者形变之始,万物之生也。为治者不离其本也。故用之于始揲也。以营一之有而偶不用之,无天地隂阳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岂竒而立哉。分而二,象两仪也。挂一象人也,人也者,包括万物而为之首也。故两而生人,曰三才焉。揲之以四,象四时也。归于仂,擦时之余也。归天地之余尽五歳之。再闰,故再仂。而后挂数者,偶而后成也。竒者不盈,其四时也。数之寡也。故谓之阳,全其捰者,备其隂也。得数之成,故谓之隂,此求筮之数也。易者,圣人极天地之数,穷天下之变也。占者,索其数,逆其变,体其吉凶,断天下之疑也。虽有圣人之心,必求龟蓍而听其神焉。将有以奉也。人也者,万物之灵也。志有至而吉凶兆焉,故志之断则卜筮焉。志之疑则告其从焉。是以不疑其所行也。利物而有功也,故圣人曰卜筮云。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易有太极而生天地,天为一竒也。地承天为二,偶,数而相生,合而相成。为水,火,木,金,土也。天地万物未始,相离也。试于形变而论之本乎天,一降气而得地,聚之为水,其肇为胚也。水内刚而外柔,故生于天之一,而成于地之六。因其一生而依其胚而为胎,胎者自得其温气也。温发而为火,火始于内而成炎于外,故生于地之二,而成于天之七。含气以自坚而骨生焉,骨坚阳木也。生于阳而养于隂也。故生于天之三而成于地之八,有其骨而筋坚焉。金从革而外刚,故生于地之四而成于天之九。土为肌肤,四者备皆肌肤养焉。肌肤因刚而生,而终于柔脃。故生于天之五而成于地之十。终数以成形也。分而异,功合而同济,故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合而为五行,发而为五声,散而为五臭,布而为五章,流而为五味,分而为五性。异同区焉,利害生焉,吉凶形焉,变化成焉,死生兆焉,鬼神通焉。可以元元而□其终也。
乾之□,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