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暴更为让人迷惑,它们的起落时间非常短,不会是超新星,而爆发的能量并不足以构成恒星的爆发。许多研究者认为,它们是由超致密的中子星(可能也是中子星与黑洞)碰撞产生的。
有理论认为,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在六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地球曾被伽玛射线爆袭击,天空中会出现两个太阳的现象,70%的大气被破坏,致使海洋生物链基层被破坏,75%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这就是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使脊椎动物成为了地球上新的霸主。
漂移的黑洞
它有着“黑洞”之名,虽然尺寸“迷你”,但任何经过的电磁波或光,都不可能逃离它的引力。10月15日,《科学》杂志宣布,世界上第一个“人造黑洞”在东南大学的实验室里诞生。不过,这个小型“黑洞”不仅不会毁灭世界,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吸收太阳能。
然而有科学家指责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的人认为科学家是在拿人类的命运开玩笑。在他们看来,强子对撞机进行的粒子对撞实验能够制造出黑洞,进而吞噬地球。
黑洞是一种异常可怕的天体,拥有不可思议的引力,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脱。死亡的恒星能够变成黑洞,但太阳并不会迎来这种命运,因为太阳的体积太小。
黑洞无需逼近地球便可毁灭地球,因为黑洞的巨大引力会改变其他行星的轨道,导致行星之间相互撞击。由于附近并不存在能够造成浩劫的黑洞,地球死于黑洞之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人类会不会死于人造黑洞之手呢?
太阳大爆发
记者2014年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了解到,近期太阳出现24年一遇的超大活动现象,活动区的跨度已达125000公里,约有2700μh的太阳表面都处于此次活动的范围之内,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积的16倍。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究员陈安芹介绍,太阳活动周期通常以太阳表面黑子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来划分,平均周期为11.2年。1μh等于太阳半球面积的百万分之一,此次太阳活动所覆盖的面积仅次于1990年的3080μh。
截至10月23日10时30分,这次太阳活动已经爆发了2次X级耀斑和11次M级耀斑。根据其剧烈程度,耀斑从弱到强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
太阳爆发大规模活动时,除了发生耀斑现象,还有可能会抛射出大量的太阳物质,这些物质抵达地球时会扰乱地球磁层,从而破坏无线电的传输,并对人造卫星和电力传输线造成损害。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这种现象。陈安芹认为,随着该活动区的不断发展,还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