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战:黄帝统一华夏(2)


涿鹿之战:黄帝统一华夏(
2

黄帝注重以德治国,设立了九德之官,以九行教化百姓,即: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清心寡欲、修心养性、清廉节俭。

黄帝还设立了史官,以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古时候,史官的职责非常重大,左史主要记录君王的言论与王命,右史主要记录君王的行为与事件,各有分工,交互印证,确保了历史记载的客观与真实性。史官对于君王的一言一行,凡事必举,严格如实记录,几无遗漏。

另外,上古史官还承担着观测天象、预测天下变化、协助君王占卜问天、祈神启示并作记录的重大职责。所以,上古史官的记录不仅仅是现在流行认为的帝王作为乃至起居,其实最关键的是君王与上天、与神沟通的相关记载,及相关天象、天地异象等。如殷商卜辞中记载的天帝的启示,又如《国语》中记载西周太史伯阳父根据当时天象变化,准确预测出西周的灭亡日期并最终应验的史事。《吕氏春秋》也记载:夏桀的太史终古预测到夏朝将亡,商朝将兴,便带着夏朝的图录与法典投奔于商;商纣的太史向挚预测到商朝将亡,周朝将兴,便带着商朝的图录与法典投奔于周。上古史官集观测天象变化与记录历史的职责于一身,将历史的发展与天象变化对应合一,冥冥中似乎在说明历史是早就安排好的,只是按照天象的变化一步步在上演。

自黄帝设立史官后,中华历朝历代都沿袭了史官制度。这是我华夏历史能够保存如此完整、几无断层的原因。

仓颉造字

传说黄帝令仓颉造字,仓颉用他的两双眼睛观察天地万物之象和鸟兽之迹,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象形、表音、会意文字。《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天上降下粟米,鬼则在夜间号哭。对此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解释说:文字的创造使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使精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另外有古籍记载,在黄帝之前早就有了文字,黄帝时期所造文字,只是中华历史上造出的诸多文字中的一种。也有古籍记载,苍颉是在黄帝之前久远时期的一位上古帝王,名颉,又姓侯刚,称为苍帝史皇氏,生于禅通纪,在位共一百一十年。据说苍帝生有四只眼睛,能看透世间万物的变化,在得到河图洛书后,创造了文字。后来到了黄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也名叫苍颉,与苍帝同名,所以被混为一人。

无论文字是苍帝所造,还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还是二位先圣在漫长历史的不同时期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奠定缔造了文字,其内涵是相同的:就是中华文字源于神传,是上天对中华民族的恩赐,隐含着天地神灵的机密,博大而玄奥,为人类能得以传承神传文化、最终有机会回归于神,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工具,令天地鬼神都羡慕而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