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按察使的通称)申报,廉使随后就收养了这名女婴。过了一两年后,廉使相当喜爱女娃的聪敏灵慧,就将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般在养育,相当呵护疼爱。
秀才当初怒待女婴 姻缘却未曾更移
廉使搬迁至其他州时,这名女娃也已经长大了。先前那位算命的秀才也已经通过科举考试,并担任簿官的职位。他与廉使向来没有什么往来,但有次因为公务关系,奉上名片拜见廉使。廉使一见到他,就相当敬仰他的风采,对他相当礼遇。廉使知道他尚未成亲,又是名门望族,再加上自己欣赏他的为人处事,有意将女儿嫁给他。廉使派人去讲明意思后,秀才愉快地答应了。
没有过多久,两人就结婚了。廉使赠送的嫁妆相当丰厚,而他的女儿则长得非常漂亮,这些都远远地超出了秀才的期望。秀才回忆起算命先生的话时,相当责怪算命先生的荒谬妄言。
秀才娶过门的妻子总是每每在阴暗天气之际感到头疼。过了好几年都是这样,于是秀才为她求访名医。名医诊治了后,说道:“病根在顶脑间。”随即以药封住秀才妻子的顶脑。过没多久,那里即溃烂流脓,并出现一根针。拿掉针之后,妻子的病就好了。有些吃惊的秀才暗自查访廉史的亲戚故交,想探知妻子的出身。秀才发现,原来妻子是那位菜园老农的女儿。秀才这才相信算命先生所言不假。
五代的范资从襄州从事(官职名)陆宪那儿得知此事,就将它记录了下来。
姻缘天定 岂能轻易改动
读了《灌园婴女》,真的觉得秀才的身影不陌生,因为我们似乎能从这儿看见另一个韦固。这两则故事最大的差别,看似在对主角讲出配偶的关键角色的不同与行凶人物的不同。可是,主轴是一致的。因为虽是各自由月老与算命先生这两位不同人物预言了未来,可是这些历程代表的,都是命运已经由上天注定,任谁再如何不悦,进行再多人为的行动,都是更改不了姻缘的。因为,那是天命。所以,韦固愤怒地想除掉女婴时,懂得世间万物早由上天安排妥当的幽冥老人才会说:“这个女孩命中当享有大福分,她会凭子而受封赐,岂能杀得了。”多年后,韦固果然娶了当年那位女婴。
另外,像这类在阐述传统文化中的“敬天知命”概念的故事很多,不仅仅只有《订婚店》与《灌园婴女》而已。在〈中国东北的童话故事(民间瞎话):姻缘天定,加以珍惜〉一文中,亦提及张进在树下巧遇月下老人,见月老在摆放核桃以安排人间姻缘……。这个故事亦有着同样的故事结构。
虽然不知道这些故事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或不知道是采用了哪个故事的基本轮廓在进行编纂或添加各地元素,但基本概念是一致的。这类的故事都是奉劝人得尊敬上天,并让人明白世间万事早已被排定,崇高的天道是不可轻忽、蔑视的,当然就更不可能仅凭人意就能随意更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