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三不“艮于股”而“艮于限”,亦取诸动者也。“限”者,上下之际,所以俯仰之节也。“夤”者,自上而属于下者也。“艮”于下之极,则其自上而下者绝矣;上下绝,心之忧也。心在六四,故忧之;及心也,谓之“薰”。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咸”之九四曰:“朋从尔思。”则四者,心之所在也。施之于一体,则“艮”止于所施,所不施者不及也。施之于心,则无所不及矣,故曰“艮其身”。“艮”得其要,故“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口欲止,言欲寡。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敦”,益也。“艮”至于辅,极矣;而又止之,故曰“敦艮”。梏者不忘释,痿者不忘起,物之情也。在止之极而不忘于动,非天下之至厚,其孰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