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一死,张学良就守不住东北(1)

◤国内时局动荡,一盘散沙。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东北局势紧张,中国东北大门被重重的撞击了,东北面临着一场政治军事动乱,日本则在对岸虎视眈眈,正在寻找着一切可乘之机。东北政局内部也面临着一场大危机,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权利继承人,由于事发突然,且经验不足,权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稍有差池将中了日本人的阴暗伎俩。

◤张学良接替父任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主持东北大政。张作霖的重臣,东北军政的总参议扬宇霆和黑龙江省长常荫槐,在张学良面前以“托孤老臣”自居,不把少帅放在眼里,并和日本人狼狈为奸,为了不让日本人窃取东北,也为了稳定政权,张学良不得不发动着名的“老虎厅”事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决了两人,这才稳住了东北大局。

◤少帅决断失误,经验不足。事情远没有结束,随后在张学良的主导下东北易旗,承认南京蒋介石中央政府,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接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但是蒋介石“攘内必先安外”的抵抗政策促使张学良不得不放弃东三省,直至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致使国内陷入极度紧张态势。

◤从这里开始张学良翻了一连串的决策失误,不但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还拖延了时间,遗失了最好的抗日战机。先不抵抗,后又扣押蒋介石逼迫其抗日,这一前一后充满了矛盾与优柔寡断,我们不得不叹息张学良果然没有其父坚决果断,在重大事情面前没有表现出王者该有的气概!

◤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但事实往往是:虎父出犬子。例如纸上谈兵葬送赵国精锐40余万的赵括;例如乐不思蜀拱手出降的刘禅;再例如,一枪不发丢弃乃父张作霖苦心经营几十年、拥有百万雄兵、千万百姓、无数兵工厂军火库乃至飞机野炮装甲车之东三省的张学良。

◤虎父出犬子的原因,在于虎父忙于征战,疏于教导犬子,犬子养尊处优,不知人间疾苦,骄娇为气酒色为友,空有虎父营就的舞台,并无腾挪舒展的功夫,自然变成败家子。“少帅”流连于北平的酒场舞会中,正所谓“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于温柔乡中乐不思东北,兼之“少帅”是个吸毒鬼,每日“鸦片枪在手、快活似神仙”,欲这样的人抗日爱国,不亦难乎!

◤张作霖在民族气节上是铁了心的,对苏俄毛子毫不退让,对日本人的手段也是软硬不吃。日本军部曾经研判:若与张作霖的剽悍善战之东北军开战,以张作霖的智谋军术,日军没有必胜速胜之把握,而一旦战事胶着,东北军得到全国支持,则日军就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因此也一直想解决张作霖。但是最终,却由更恨张作霖的苏俄,派出红色特工炸死张作霖,并嫁祸日本军方,而该红色特工,由此而成为苏俄“国家英雄”,被斯大林召见授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