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史

莫斯科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史

由于地缘关系,俄罗斯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并假借合作、交流等名义伺机蚕食中国领土,窃取中国情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沙皇俄国以共同防御日本在亚洲的霸权为名,诱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密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取得了中东铁路的筑路权,将铁路从西伯利亚直接通过黑龙江、吉林地方修到海参崴。其目的就是可以运用“铁路征服政策”,将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东北,把黑龙江、吉林等满蒙地区囊括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便最终实现吞并中国东三省的野心。后该阴谋因1904年日俄战争而破产。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前苏联、美国和英国首脑在前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为让日本尽快投降,英美敦促前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斯大林乘机胁迫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当时在莫斯科谈判的蒋经国问斯大林,“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出产?”斯大林回答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斯大林拿出地图,指着说:“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
1958年7月,前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通报了前苏联方面的一项建议,由于前苏联的地理条件,他们的舰队活动范围受限制,而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因此希望中苏共同建立一只联合舰队,共同对付美国。对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事情,毛泽东听了之后当时就表示了不满。
再联想到前日前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中苏共管的长波电台一事,毛泽东更为光火。于是毛泽东要求赫鲁晓夫亲自来北京商谈此事。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到中国访问,当天与毛泽东举行会谈。毛泽东几次要求赫鲁晓夫解释什么叫“共同舰队”,而赫鲁晓夫则吞吞吐吐,无法回答,并再三表示一个舰队由两个国家来指挥是不可想像的。
俄罗斯新闻社2002年12月18日的那篇文章还透露说:“有趣的是,即便在俄罗斯前国防部长伊格尔‧罗季奥诺夫1997年访问北京之际,当他把中国称之为‘21世纪俄罗斯的潜在对手’的时候,俄中两国互信的气氛都没有受到一点儿影响。北京方面把他的这番话仅仅看作是这位将军的权宜之计,是他‘在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以便为武装力量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拨款’。”
由此可见,俄罗斯从来也没有拿中国当作朋友,而是定位为“21世纪俄罗斯的潜在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