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原市长栾庆伟​落马

"官商勾肩搭背"的陷阱里。栾庆伟案涉及多名民营企业老板,他们用金钱利诱麻醉了栾庆伟的警戒意识,致使其党性全失、防线大开。在被老板们"围猎"的同时,栾庆伟也成了党纪惩处的对象。

20076月份,开发商王某出资建设研发中心,建成后高新区回购。大楼建成后,王某约栾庆伟在茶馆喝茶,临走时给栾庆伟留下一盒茶,盒内有5万美元。栾庆伟说,"第一次收这么多钱,虽然心里有些不安,但还是留下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此后,栾庆伟经常到王某开办的体检中心,晚饭后喝个茶,谈谈有关情况,分手时王某都要在栾庆伟车上放点钱,总计100多万元人民币。2009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王某到栾庆伟办公室汇报项目情况,临走时将一个塑料袋放在栾庆伟办公桌上,说是图纸,请栾庆伟看看,档案袋里装了40万美元。栾庆伟说,"这是我第一次收这么多钱,当时特别后怕。"

栾庆伟到大连高新区后,开发商冯某希望得到栾庆伟的支持。201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冯某说给栾庆伟送点水果,将一个黑色皮箱子放在栾庆伟的车上,栾庆伟打开之后发现是100万元人民币。栾庆伟在交代时说"其实,嘴上说是水果,里边究竟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2011年秋天,开发商王某晚饭后约栾庆伟顺道到他家坐一会儿,谈谈有关项目情况。临走时,王某把一个黑色拉杆箱交给栾庆伟,栾庆伟急忙回到办公室,打开一看,竟是100万美元。栾庆伟说这是我收钱最多的一次,贪欲已发展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了,太可怕了。

案例剖析

文质彬彬的"跨界"教授官员,何以走上了腐败之路?高级知识分子又如何向"鬼神"寻求寄托?栾庆伟一案令人警醒。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栾庆伟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与信任,但随着个人的成长、环境的变化,他的"特权思想"萌发,渐渐发展到"思想上不在党",热衷于封建迷信,丧失了党性观念和党员的资格标准,无尽的欲望驱使他走向贪腐的迷途。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力,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

二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栾庆伟善于"巧妙伪装",不收小钱小物,借以树立自己的"廉洁形象"。自以为很聪明,可以瞒天过海,实则"聪明反被聪明误"。栾庆伟更多的是心存侥幸,不愿相信事实而已。

三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任用考核和日常监管。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形势下,必须抓住关键少数,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把严明党纪体现到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中,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及时处理,不要使小错误演变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