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腐败、寻租加重企业的交易成本。在中纪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企业家们列举了在征地拆迁、基建审批、政府采购、招投标、药品定价、政府财政扶持、食监审批等方面的腐败寻租行为(见蔡晓鹏有关文章)。长期在国务院农业部门工作,后辞职下海的蔡晓鹏先生更详细列举了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敲诈勒索、吃拿卡要等行为。而且,由于政府职能分散模糊而又混乱,形成多龙治水,多马分肥的局面,有关无关的部门都可以到你这来寻租。如果不予满足,就会动用公权力为企业经营设置障碍。有的企业甚至由此陷入绝境。自反腐败打老虎以来,这方面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但寻租开始转成不作为,由此造成企业交易成本进一步加大。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有的企业就是被这种寻租,这种吃拿卡要逼走的。东北这些年经济状况的恶化,与这个恐怕也有直接关系。
这里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上两个体制方面的原因。一是现行体制赋予有关部门的权力过广、过大、过泛、过于随意有关。这个比较简单,就不说了。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很值得重视的。这就是前面讲到的在财政收入迅速增加背景下的机构扩张问题,实际上,除了财政收入增加的原因,政府本身就有一种机构扩张的冲动,有时甚至会使这种扩张超出财政能力之外。由此就形成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机构建立起来了,但财政只是提供部分经费,余下的部分自筹,包括收费罚款分成等。这就更进一步加剧了寻租现象的发生。
第三,国企的垄断性获利。国有垄断性企业占据了国民经济中各个优势环节,而且在市场中以垄断性价格获取超额利润。其结果,是加重了消费者和实体经济企业的双重负担。几年前,天则经济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在2001-2008年间,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获得利润49174.8亿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7.68%。但这并非是真实的业绩,而是在土地、融资和资源等方面享受种种政策优惠的情况下获得的。如果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天则计算的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6.2%。
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近些年来,实体经济处境艰难,虚拟经济特别是金融资本畸形扩张。但金融资本的收益最终要来自实体经济。按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的研究,现在中国金融资产已经接近200万亿。按5%利息率计算,至少给实体经济施加了10万亿的利息索取,利益过分向金融和地产集中。试想,一边是来政府的沉重税负,一边是来自金融的沉重融资成本,实体经济整个能挣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