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初六卦之始。固不得为穷。而柔以降为志。今初无可降。不得不反求诸升。是当时之穷。而非旅之利。以旅志于行。而不克守。守则非旅。久旅不行。斯反客为主。今既名旅。不得无行。行而违时。灾害必至。易称大畜时也。无妄灾也。灾即由非时来。时之不宜。灾何由免。此初六之旅。适为柔之穷。即位之极也。极者位也。而赅时。故柔之穷。即时之穷。亦行之穷。时而不行。犹可自脱。非时而行。斯取其害。故曰志穷灾也。言其行即所志。行之穷。即志于穷。志于穷者。奚能免于灾害乎。可见初六之旅。实有其取灾之道。欲不逢灾。则不得志于旅行。而时势迫之。仍不免于旅。而成琐琐之情。斯不得不取穷绝之灾矣。以下艮虽知止为无咎。今以旅称。何免于灾。故曰旅琐琐。亦明其有不已之苦心。而系迫于时势。囿于天数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旅六二爻辞也。六二内正位。得坤安贞之德。而有柔静之用。艮止以合于坤静。此道所孚。为有守有为之基。而以旅志于外。不得不旅。行以成其用。有位亦暂安而已。有守亦权保而已。故爻辞曰旅即次。言就其所在。而旅居之。次犹第也。俗称所居曰第。如门第。府第。次第。即今之数号。以甲乙分辨其所居。曰次者。以别于其本居也。如今曰客次旅次。皆指所寓地言。即者就也。就于所寓也。旅行而得就所居。实由六二之有位可守。所居虽暂。而得少安。亦孚于旅之义。旅固不得以久安为志也。以柔则虚。虚则能容。则善受。故曰怀其资。言有其财物也。资者助也。凭藉也。赖之以为用曰资。如资产资财。又需之以成事亦曰资。如资于某。皆有裨益于所行也。今六二怀其资。可见其有利于旅行。行必以资。否则虽欲行亦不可得矣。六二居中而挈外。有得童仆之象。称童仆而不曰成年或他侣者。以柔爻为臣道妾道。非丈夫之喻。与遯九三畜臣妾吉。不可大用之义相近。以其不能大用。则所得者童仆而已。然既得童仆。足见有供使役之人。虽旅亦无苦。而以六二体坤。故曰贞。以贞接物。所得亦贞。则贞字连上读。或另读均可。言得童仆之贞。以善其事。亦以己之贞。以成其用。此六二如在内之主。能自守正。兼使人正也。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六二之正。故能得童仆之贞。贞即正也。而有操守。不诡随也。女子守身曰守贞。童仆守其本分。不朋比为奸。不狡黠欺主。即守贞也。下能守贞。必上之能持正。故曰终无尤也。言上下皆正。更何愆尤。六二在内之中。如人之心。心正则四支百体无不正。心邪则四支百体无不邪。六二得其正。则以下之童仆。亦莫不随之而正。此旅之孚于道者。而以位时为本。宜于时。守其位。则虽旅居。亦自安吉。盖有坤安贞之德。以契夫艮止之道也。但称贞不曰吉者。以旅不易占吉。羁旅于外。流徙无定。虽获暂安。不足称吉。故初与三皆不利。惟六二以贞免灾。如不克贞。害亦随至。尚望吉乎。易重正位。谓有其德。德与位称。用与时宜。斯为吉矣。六二于他卦多吉。独旅不言者。可见旅人之多艰。而在外之不易也。初二皆柔。二胜于初。即在中正。有位者得中。乘时者克正。此各卦所同。而旅尤要。观以后各爻。则可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