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六十一章:雷火丰(卦)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丰九三爻辞也。九三离之终。中爻之始。刚爻刚位。为阳之盛。丰之宜日中者。即以九三九四阳亘于中也。阳之旺。如日之中。而其德用。如物之茂。物之生育。必以春时。得日之温和。雨之沛泽。以发育之。荣养之。而后茂盛繁滋。此即天之生物。必假日与雨泽。以致其用。成其德。故九三称丰其沛。言雨泽之沛丰多。而生物亦随之丰满。与六二之丰其蔀者德较广。用愈大。不独草也。凡有生者。皆沾其泽。此所以称沛。不限于一草一木。亦不限于何类也。九三人爻。人道之始。人生所需。亦有赖于泽之下沛。人民之生育。尤有望于恩泽之普沛。经而丰。可见其生之盛。亦即在上者恩泽之周。而沛字又兼有肺字之义。人身之要藏。肺为最上。肺主气。而沛其津液。化其水。达其胫脉。通其水道。此亦如天之云雨。有恩泽沛施之功。日中见沫。沫者。涎沫也。水成聚而为沫。亦犹泽也。云之为雨。泽之大者。露之成珠。泽之小者。雨露者。皆泽之下施。生生之源。不可少者。而日中见沫。为日蒸化之功。若由日言。反害其明。而由生言。则宏其德。故见沫非咎。不过日中非其时。易有咎。凡日之象。皆可视为人之目。故日中见沫亦犹目中见泪。目字从日字加一。正以象日。人之目中。无故不得有所见。见沫者。亦足蔽其明。是沫字。亦可作昧字讲。有所昧也。明之有蔽。则视之有亏。则动作不利。而动作先需其右肱。以不明而折其右肱。乃失其臂助。人之手足。为一切动作所资。而右尤要。右肱之折。所损大矣。既昧其目。又折其肱。可见九三之灾。不克守乾惕之训。而干重刚失中之咎。如人刚愎自用。偏激求逞。其害不旋踵。与初之过旬灾。又有甚焉。而爻辞无咎者。乃自作之孽。无可咎也。若果天之所为。则亦可免于咎。以天方丰沛其泽。当不忍下民之苦。则虽见沫。终复其明。折肱终成其用。此丰之本志。将以达其盛大之功也。然天道不常。人情不悔。九三虽无咎。至所应上六。则占无人之凶。是不独不明。将无所见。不独折肱。将亡其身。其害可胜言哉。九三与上六。一刚一柔。原得其济。而九三过于自用。乃逢其灾。此乾九三以朝乾夕惕。惇惇致其训诫也。惜世人占九三者。多忽之。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九三中爻之始。人爻之一。重在人道。易以人顺天为训。则凡天道之乖。即人事之戾。天时之不利。即人事之失宜。九三丰而为沛。虽有泽沛之象。而被其泽者。非如五谷之能生人。非如要材之能利民。既未及所沛者之为重要生物。则可见其所成者。亦非属于大事。大事者。传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则祭祀之诚。一则民土之卫。一为国之生存。一为邦之保障。不可忽者。故称大事。今九三所丰。不关于祭时。不属于军事。则犹初四爻之蔀。其为用亦渺小矣。虽沛有雨泽沛施象。恩德普及。而亦寻常之行耳。难语于祀戎之备也。此与遯九三同义。而与贲旅亦相似。皆琐细之功。平庸之用。不足为丰之大者。丰而不及于大。必时之有未宜。丰者天也。事者人也。天不丰于重物。人亦难用于大事。时也位也。以九三重刚失中。而与九四不协。失中为过。不协为孤。过则易干其灾。孤则寡得其助。此不可大事。乃明戒人之自慎。而若忽焉。贪于前。罔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