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孔子《宣圣讲义》
此鼎上九爻辞也。上九为终位。其用当穷变之际。而鼎反是。则以鼎上卦为离。文德昭垂。终而非终。穷而非穷。文德永敷。光华永中。如日月中天。万古照明而不息。如列宿之炳乎太空。四时辉耀以无极。故鼎之用。亦以上爻而占大吉。如鼎上有盖。足以其功用而永益。是以六五金铉。得坤土之色。上九玉铉。秉离明之德。金玉皆实。而质坚若一。惟在中与上略殊。明刚与柔之有别。玉者洁白而晶明。铉者在外而称其饰。中金外玉。尊贵文明。光华绚烂。庄严精英。以离之变为坎。乃赅体用。而不失其平均。出入升降。一阳一阴。上则位崇。九则德健。本乾之亢龙。乃协坤永贞无厌。此亦极则必变之徵。而克助成鼎养也。鼎用虽在熟物。而无盖则亦不达其志。物在烹饪之时。必利用之以善其事。有如焚香于鼎。宜有蔽障以蓄其势。有如其他器皿。宜合底与盖以备其制。此上九之玉铉。乃占大吉无不利也。刚以柔明。柔以刚沉。六五上九。互相加乘。阳位阴履。柔位刚承。一合一辟。乃着用于乾坤。有升有降。乃致功于生成。故上九与六五。位相近而用且过之。以终极之地。乃克全鼎元亨之期。利贞之德。实足以发夫乾元。终则有始。斯往复而不息焉。既曰大吉。乃孚彖之元吉。既曰无不利。乃同六五之利贞。以全卦包乾。而主位属坤。本鼎以为养。乃推陈而出新。受革变之数。互成其化育之勋。此吉利之兆。不在中位。而属上九。中位虽交天地。上位足协水火。此交泰之用。以至既济。明全易之数。有首有尾也。大哉鼎乎。非顺天时。不能知之矣。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上九为离之终爻。而终则有始。合初六与六五成坎卦。离坎往来。水火既济。一刚一柔。互为节制。故曰刚柔节也。又上九六五。刚柔易位。亦成节度。且节者。如竹之节。介两段间曰节。如岁时之节。气候之节。皆居中成一节之意。故凡在中。而前后相等。自成节度者。皆可称节。与际字相近。当其交接处曰际。居其中间曰节。意义无多殊也。凡易中称刚柔节也。或刚柔际也。皆缘坎卦。如蒙九二。坎之中爻。曰刚柔节也。如坎卦六四。则曰刚柔际也。如解卦初六。则曰刚柔之际。是皆以坎卦故。而凡在阳爻。即坎之中爻。则曰节。若在柔爻。即坎之初或四爻。则曰际。是略有别。大抵皆由坎阳在阴中。而其对为离。则阴在阳中。互成交济。故有此称。鼎上九虽离。以互合初六。反成坎。上属卦中阳爻。故亦与蒙九二同称。明其在上爻。为刚柔交互。在一卦。亦刚柔交替。如竹节也。鼎之六五上九相交。正与初六九二相接。一刚一柔。两者匀匹。而独上九称节者。则以变坎耳。铉称金玉。非必以金玉为之。不过状其尊严华贵。而玉铉在上者。言非上爻之可贵。乃以刚柔得中之可贵。故以玉美之。若他卦穷极之地。更何贵哉。此明玉铉之辞。实由上九刚柔适度。而后占大吉无不利。所谓得中道也。六五之中。以位言。上九之中。以变言。微有不同。而刚爻究胜。故六五但称利贞。而无大吉之语。是可见鼎用。重在变。变则新。故曰鼎取新也。而其变。又重在中和。不过亦无不及。方孚中和。故曰刚柔节也。学者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