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附注》
鼎取新。为物数之更新。与革相往来。革去故。而鼎用新。成继续变易之象。穷则变。变则新。此天道也。如一岁由冬而春。时序迭谢。岁月以更。则旧者有续。而穷者不穷矣。鼎为器。乃人生必需之器。自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始有烹饪之术。而鼎遂为人生要器。以烹饪必藉鼎也。故鼎与井。皆养生之物。实民生之本。民未有不汲于井者。亦未有不烹于鼎者。故鼎为家人主器。传称鼎之后为震。家之主器。必以长子。民生虽赖鼎以烹饪。而主持之者长男。如俗称长房。为代父治家之人。在天道则属东方木。而令为春。春为一岁之首。故鼎新之象。必见于震。犹万物之生。必依于春。此鼎虽与革往来。而实与震相连系也。鼎之初。不过烹饪之用。其后则为祭祀之供。推而成社稷重器。自禹铸九鼎。列于庙堂。于是有天下者。视若神器。宗庙所在。社稷所依。皆以鼎昭其象。故国有变。则鼎不保。兴王建都。名曰定鼎。革命迁都。称曰迁鼎。可见鼎之重要。又不止一家主器已也。嗣后鼎属宗庙之器。社稷之尊。于是非神地不设鼎。非庙廷不得置鼎。非革变易君。不得问鼎之大小轻重。斯鼎为国之所有。帝王所保存。非复如前家中烹饪之器矣。主器之长子。乃变而为出帝之震。同一长男。在前不过一家之长房。今则已成天下之主。故鼎之所用。亦随时而有异焉。然神器之鼎。本出于烹饪之制。用虽渐大。而源不可忘。是易鼎卦。仍以烹饪为先。后世烹饪。固田鼎代以釜锅之属。虽非鼎之名。仍本鼎之用。则以易卦火风合为鼎。巽与离互成其用。巽木离火。仍取义于钻木取火之始。而纳薪熟食。亦不外木火同功之意。此鼎卦大用。必以养民为先也。至于茶鼎香鼎。及一切有名鼎者。用或有殊。其本源于烹饪则一。故鼎为民生主器。亦如井不可一日无者。细读易辞自明。
鼎。元吉。亨。
孔子《宣圣讲义》
此鼎卦彖辞也。鼎上离下巽。中藏乾象。故彖辞赅乾四德之半。四德乾首元亨。坤首利贞。鼎用本离代乾。故称元亨。而以离六二。黄离元吉。故曰元吉。亨。且兼巽之德也。鼎六五。即离六二。二五正位相匹。而鼎内九二。外六五。刚柔互易。本泰地天交之象。故同泰称吉亨。合离泰之辞言。可见鼎实兼二卦之用。由离言。应称元吉。由泰言。应称吉亨。由乾坤交错而首乾言。应称元亨。合数者之德。乃曰元吉亨。吉字非衍文也。虽释彖辞但称元亨。省去吉字。非谓彖辞有误。乃揭示鼎之大用。在合乎乾。且以文句之便。称亨已足包吉也。以巽柔在下。上行成六五正位。乃法于坤。离柔在中。而其下反以刚居二爻为应。是本乾道也。本坤者降而升之。本乾者上而下之。因此协于交泰。同于既济。先天乾坤。后天离坎。水火既济。为生化之原。地天交泰。为生成之始。故鼎者。生化之所资也。以木生火。而熟物为民食。因火化物而成象。以养人民。以亨神祖。其功不在天地生成之下。天地生之。不宜于养。鼎烹而熟之。方通于生。岂非鼎养之功。纯本乾大生之德乎。故卦中有乾。且居下正位。如乾九二见龙在田。德施普及之象。德自下积。施自上成。故德施之昭。乃大人功行之基础。而鼎效之。鼎虽一物。其用足多。上而祀天。下而生民。中养贤能。报酬功德。以成亨礼。其为用岂小哉。故德称元吉亨。而亨字兼烹与享三义。以其通于一切。而率天下以成礼。所谓嘉会是也。以其着熟食之功。成养贤报功之典。所谓燕飨大餔。养老诸礼是也。皆有资于鼎。可见彖辞元吉亨之占。实由其用可以明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