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烹饪也。圣人烹以享上帝。而大烹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而明鼎卦之用也。鼎象也。言以卦象形。巽两阳一阴。初六如鼎足。二至四如鼎腹。六五如耳。上九如盖。是鼎之象。而刚在中。如火在鼎内以熟物。巽顺也。入也。以木巽火。即以木入火。使之燃烧。而上有物。则非徒烧也。是为烹饪之象。盖以木生火。非尽为烹饪者。而既象鼎。则必为烹饪无疑。故名鼎。明其用在于烹饪而已。烹饪者。熟物以食。为养生之资。物不熟不能食。食亦不能养人。是烹饪之旨。在养民。而鼎之用。亦为养人。以人方知熟食之利。其他生物不知之。亦不能之。是所谓养生者。养吾人类。然非止人之自养。必追溯所生之本。天生之。亲育之。则以自养者。亦必以报其生育恩勤。而养神祖。则祭享尚矣。祭祀有尊卑之序。则非尽人能享天地者。惟圣人则烹以享上帝。圣人称在位者。天子是也。在上位代其下民。致其祭享。故享上帝。天子之礼也。然非徒享上帝已也。必推及人类之所仰望而利赖者。以广其自养。养民之心。则必先养天下圣贤。圣贤非限于生民。先民有德于民。有功于世者。亦皆享之。则必大烹以昭其养。养犹享也。以敬礼言曰享。以生育言曰养。如孝亲亦养也。以事存言曰养。以事亡言曰享。孝子不死其亲。则事亡亦养也。故圣王因鼎之烹饪。既以享上帝。复以养圣贤。圣贤为民所尊依。圣贤得养。民亦必得养。盖养民简易。养圣贤则尊严。虽不及养民。实则鼎养不得外夫民也。故享字与亨同。以其通诸天下无不亨也。无不亨。则无不烹。无不享。无不养。圣人率之。天下从之。圣人启之。天下縻之。此鼎之重亨与养。而必自天子至于庶人也。故鼎之制。始于日用。终于祭享。初为民生之具。继为宗庙之尊。则以其用由小而大。由近而远。由微而崇也。故鼎之为器。神器也。着于庙堂。行于威仪。止于庄严。而不可视为寻常之物。则以关于享祀。与养贤者大矣。以卦巽在内。离在外。故曰巽而耳目聪明。谓内巽而外聪明。则以离文明之象。光大之行。因鼎之敬天而尊贤。敦仁而重义。教孝而尽礼。既承上帝之佑。复得圣贤之辅。则书所谓明四目。达四聪者也。在上位而得民之情。养其体而不忘天地之享。万民之养。则鼎之功业盛矣哉。柔指初六。进于六五。得全卦中正之位。而与下九二之刚相应。体夫地天交泰之道。是以占元亨。谓其备乾生之德。而全离明之功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孔子《宣圣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