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五十五章:泽火革(卦)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初九在下勿用。则爻辞所称不外此义。遯卦亦云执之用黄牛之革。与此相证。皆非大用之材。财不足语于有为之日。初九在卦言为本始。而在用言则无位。故维取革变之义。不能及于大变。虽牛革亦有其坚。而非与虎豹之文美者并论。以比人之德业。士之才能。各有大小之殊。优劣之别。革固重变。而初九所变。不过黄牛之革。则其不可有为明矣。事之发于平庸者。恒至于奇特。行之出于细微者。恒成于伟着。则初九之革。亦不可以其小而忽之。革变之道。固如坤初六履霜而坚冰即至。则将来之变。正由此细微中可以见之。此君子贵知几。而象辞重明时也。

《宗主附注》

革初九用黄牛之革。与遯卦执用黄牛之革。辞义同。惟革称巩。遯称执。则以遯主遯避。而欲留之。故曰执。犹维系也。革主革变。意取坚固适用。故曰巩。巩亦从革。即言如革皮之坚靭。不易损敝也。然既巩固不敝。何以释文称不可以有为。则以时位非宜。虽有牛革之巩。而非大用之材。虽当革变之初。而非跻于良好之境。可见革之变。必先毁改。如治革者当初制之时。反不若未制者之良于用。必待制已成革。乃显其坚靭之材。初九无位。不足为大用。即不足材称。是虽巩固如牛革。仍弃物也。因革贵在变。初不在坚。虽变之终。欲其坚。而变之始。反以坚为病。是初九之巩。不可有为。咎在初。不在巩。初之咎。在下勿用之时。不在物之如何也。读者勿以辞害义可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革六二爻辞也。六二居内卦正位。为离中爻。秉坤之德。为柔得中位。离以两阳中藏一阴。为日为火。中爻主其用。故六二称巳日乃革。与彖辞同。可见此爻能主持全卦之用也。虽上有九五。刚柔相应。君主于上。六二不得擅专。且柔道顺承。不得先于乾刚。则六二之用。不得过于九五。而以上为兑。悦泽之德。乐就于下。则六二本坤厚载之功。安贞逢吉。亦足为卦用之要。卦主革变。异于常经。故全卦反以六二尊。以离火之德。胜于兑泽也。故泽中有火。而火不为水灭。此其变也。亦其时用。为本革之道。不得不反其所为。革其故而谋其新。设火不胜水。更何语于革变哉。故爻虽柔。而位为火之主。德虽顺。而行为刚之师。此与彖所称。亦以巳日孚于火盛之时。克成其蒸化之用。比之革命。必发于下。若臣若民。为以德得众。以道顺天。天与人归。方可举行革命。如汤武是。汤固桀之臣。武固纣之臣。皆取于下位。德足服民。行足应天。故一举而革夏商之旧。措天下于新。则六二之位。即汤武初举义师之时。时宜而位当。德昭而行正。故一戎衣而天下定。此所以占征吉也。为以其发于臣位。故在六二以其革君之非。故得正位。以其应天顺人。故占征吉。行孚于道。用孚于时。革之大用。即以此爻为之主。故巳日之时。革变之日也。在十二支。惟寅申巳亥四支。为革变之岁。以六气所值。此四岁皆木火通明。类多革变。故巳非指日巳也。凡岁令世纪。合乎巳者皆当之。则以四支中。如寅申固亦多变。而非革卦所称。如亥则与巳对。称巳已赅亥。巳亥不必强分。盖由三合之数。寅午戌为火。申子辰为水。火水过烈。易不以为贵。且卦已有水火矣。若重取水火之时。是太过也。惟巳酉丑为金。亥卯未为木。合卦中水火。恰备四德。土藏其中。克孚五行之数。故日取巳亥。欲其变而不失中和。无过不及。庶免于偏激之害。此圣人择日之微意。向无人能体会及之。今特为明示耳。至称无咎者。此革变发于下。以臣民而革其君上。自有咎。为其位正时宜。德明道大。乃免。本爻已暗示革之匪易为者。非汤武之臣。桀纣之君。不足以孚吉而免咎。读者识之。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