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十九章:水山蹇(卦)

《宗主附注》

蹇与解为往来卦。而与睽为反对卦。解与家人反对。故四卦为一大往来。按先天八卦方位。艮对兑。巽对震。坎对离。风火家人对雷水解。火泽睽对水山蹇。而卦爻则家人与睽往来。蹇与解往来。实皆相对也。以四卦皆成于坎离。中皆互既未济。合之即水火不相射之象。风与火。雷与水。为一阴一阳。变成两卦。火与泽。水与山亦然。总不外离坎也。离坎后天代乾坤。得离用者本乎乾。得坎用者本乎坤。此家人睽以离而同乾。蹇解以坎而类坤。乾坤在后天。仍离坎为主。是此四卦。与既未济固通。与泰否亦近。如睽蹇则似否。家人解则似泰。否蹇也。隔也。睽亦隔也。蹇亦塞也。不通不调也。睽以二女不调而乖。蹇以两男不通而难。其用极相类。皆与否应。否之不通。天也。睽蹇则人尸(似为“为”字,当否?)之。何也。以坎离为人卦。而山泽原通气。通而不通。岂非人之咎乎。周易下经。均以人道为主。人道至家人备矣。而其变也。乃成睽蹇。为失其中和之德。戾乎性命之正耳。火不得其位。则燎原之灾。水不适其居。则灭顶之害。此睽与蹇之所以成也。而人道有损焉。人道者。人为之主。或吉或凶。人自致之。或利或否。人自至焉。故两卦占辞皆互见也。吉利者。智者所为。凶祸者。昧者所触。习易者可就爻辞参之。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明蹇卦之时用也。易之文辞。长短详略不一。以所含义显者。则略而短。隐者。则详而长。蹇之释彖。亦以卦用难明。辞义难尽。故言之详。而文乃长。人知蹇之为难。不宜于行。而不知蹇之善止。反适于用。则时为中也。在彖辞三句。三利字。惟不利东北。可见不利者少。利者尚多。不得以蹇而少其用也。圣人恐后世误于蹇难之义。而忽于利吉之占。故详释之耳。蹇之为难。已见前讲。何以难。则由卦合坎艮。坎在外。卦以下为本。由下而上。即由内之外。由此往前。坎在艮上。故曰险在前。而蹇之难。即以是称焉。夫坎陷也。如地之阱。道之坑。有失足坠下之虞。人之行也。志在前进。偶有未慎。深陷于阱坑之中。其难可知。逐兽者。利用陷阱以得兽。兽之不知。始误入之。人而入阱。与兽何异。是贵乎知险而先止也。求前者。人之所志。入险者。人之所虞。蹇以前有险而自知止。本艮之德用。以待坎之险陷。知止以戒行。而应易陷之险阱。此非智者不能。中庸所谓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则其所谓智。反不如其愚。明知有险。而贪于前进。必至已陷方悔者。皆不知蹇者也。蹇则见险而能止。岂非世之智者哉。智在能先知。在知而能戒其行。在行而能毅然中止。若见而不知。知而不戒。戒而不能遽止。皆非智也。智内也。藏而不露。怀而不章。其外若愚。其动若神。方为大智。传曰显诸仁。藏诸用。用即智也。藏谓之智。不藏则所谓察。察察为明。徒偾事耳。何智之有哉。蹇之称智。正以其善藏。藏于中。止于内。见险而能不进。知难而能致功。非大智者。不能与于斯。释文知矣哉三字。盖深赞其能藏而善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