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五十章:雷水解(卦)
孔子《宣圣讲义》
解以震合坎。坎为险。而震为动。动而险。何以解。为坎在下也。卦以下为初。上为终。初险者不险。以其能出也。入而出则险不害。若终于险。是陷其中而不克拔。则竟险矣。此之所以为蹇之为蹇也。蹇以坎在艮外。艮上于内。坎险于外。止则难动。险则难终。终且险。不蹇何待。解则异是。坎反在内而震长于动。动则异于止。动以进。则去险而坦途。此解之所以为解也。然既曰解。且险在内。非全安徐之谓。故名解。言险而终得解耳。解缓也。缓与急对。急者易危。缓则易安。如人之悬。缓则苏矣。如祸之迫。缓则免矣。缓虽非安和。而有安和之望。缓虽无福利。而有福利之期。以其愈缓愈舒。愈缓愈泰。舒则行止自若。泰则举措咸宜。如自隘狭之地。而达广平之场。举目光明。心身均泰。又如从迫胁之阱登于坦适之途。举步轻徐。意志乃纡。此解缓之义。恰在蹇之后也。解以雷雨合而成用。如春夏之时。万物方茁。春雷一振。生意勃然又如夏月。旱燥之时。万物枯焦。大雨一沛。神为之畅。此解之以雷雨取象。俾物获脱于难。而遂其生也。蛰虫之育。必待雷鸣。禾稼之荣。必因雨泽。物生如是。人事亦然。方幽闷之时。必有为之拔擢。而后快其志。方郁怫之际。必有为之宣泄。而后免于灾。气之动有如雷。德之行。有如雨。天地之和也。以雷雨成其大生之功。阴阳之媾也。以雷雨竟其润泽之用。人之恩威亦似之。教刑相成。宽猛相济。乱极则治。危极则安。亦如天之雷雨。或以儆凶顽。或以安良善。或以雪冤囚。皆赖此雷雨之功。使遂其生。达其德。此解之大用。而必依震坎合见其象焉。
解卦亦四阴二阳。而二五正位相失。内则九二外则六五。与蹇之得正位者相反。而中爻二四。为柔为刚。又与未济同。亦与蹇异。此卦爻之用仍多阻也。所以名解者。实以震在外。震二阴在上。坎一阳在中。因而互成既济之象。阴多在上。阳居于下。与泰相似。故阻而无害。坎险不妨震动之用。故得名解。言以险得解脱。非蹇之终于者可比。险在前则妨其进。险在内。则无害于行。且震动之志。有升腾之思。虽出于险。而能大其功。如雷雨之时。天虽晦暗。而既霁之后。物皆欣欣向荣。此功用在其己成。而非当时之所能量也。传曰物不可以终难。故以解继蹇。可见解成。则蹇己。而险脱。则功用昭。是在用解者善乘时耳。蹇重时用。解卦亦然。一急一缓。一危一安。此二卦之殊。而所关。则坎卦之一内一外。明坎险在外为难。在内为缓。难缓则能乘时立功。而有拨乱反正之望也。以二卦皆乱世之象。惟一在乱中。一希由乱而治。是其异也。故其占语同有异。读者当细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