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盖九四原属离之一爻。有光明之象。徒以位不当。乃反比于阴闇邪行之鼠。可见位之所关重大也。诗以硕鼠比诸小人。乘时窃发。有害于良善之民。故有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之语。明鼠之害可畏。逢其灾厄。均欲去之远适。而九四则不如是。以鼠虽害。而前有光明可期。行虽阴险。而我有贞厉可守。是九四之鼠。不过以时之侥幸。而畏其祸者。不过以地之非宜。果时移则事异。地别则情殊。此释文只以位不当为解。并未详其害。位字指地位。亦赅时期。位之不当。犹时之不宜。而因地位所拘。亦近诗去汝他适之意。果能去而远之。则鼠亦何害。而爻辞则重贞厉。贞以自保。厉以自立。则虽未免一时之不利。苟能始终贞厉。终必达于光明之途。此由九四进于六五。则吉无不利矣。易断吉凶。全凭时位。九四以时位之失。乃欲前又却。欲避又留。故有晋如之语。与初二爻同。而以贞厉之行。克胜一切咎害。譬之君子以贞厉之道。驯服小人。使不敢肆其毒。盖九四以刚而居柔上。原如日之方中。虽有鼫鼠窥伺其间。却非黑夜彼等得志之际。此以贞厉能免灾矣。读者细绎辞义。自明易教所在。贞为坤德。厉本乾行。合之则一刚一柔。与九四之数相配。易辞与象数。无不恰合者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孔子《宣圣讲义》
此晋六五爻辞也。六五居外卦正位。即离卦中位。外主乎阳。而爻为阴。内交于坤。而位为刚。故爻辞有悔亡失得勿恤之语。悔亡者在外多悔。以得中而亡。一也。内柔外刚。本末异趣。既招悔至。终获免亡。二也。阴德有险。阳位宜刚。刚险相乘。悔亦无及。三也。升者有降。腾者有伏。起伏殊志。悔亦俱亡。四也。盖离德主丽。丽必以阳。如日中天。众宿所系。坤虽大地。亦一宿也。六五六二。内外同柔。本难相得。而离二阳在外。中夹一阴。六五恰被所夹。乃成附丽不离之情。此所以能孚坤而合德。分光而使明。德合光同。如镜照形。影不能异。则所行无悔。不待蓍龟。如正大之行。光明之举。自然融洽。永无间言。则何悔之有哉。故悔亡二字。在情言为无悔。在物言为有而终亡。在德言为不悔不亡。同达于道。以其能化也。化者不拘于相。不滞于物。不囿于行。故曰失得勿恤。或失或得。皆无可计也。譬之日光照物。物同生成。此得也。日去地下。物同暗灭。此失也。而日无与焉。谓之得不可。谓之失亦不可。以失得在物。非日之失得。而日更何恤乎。春夏生成。秋冬凋落。一也。温热和煦。寒凉凄哀。一也。在日不过行乎自然耳。此所谓大化者也。超乎象外。极乎神功。晋六五之所为。已合于天地造化之妙者矣。柔以御刚。阴以育阳。通乎至道。归于中行。则无往而不利矣。故曰往吉无不利。言日上于天空。光明彻于四极。无物可阻。无障可蔽。是往吉无不利。亦自然而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