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坐,效果非常神奇

3、气——是指普通人的平常呼吸,每分钟十六至十八次呼吸,而自己可以听到呼吸声,此为初心打坐者最低的要求,也是安全的呼吸速度。

4、息——此又可分为四等:

①鼻息:打坐时用鼻孔呼吸,是基本的方法,最初的速度也是每分钟十六至十八次。与气不同者,是听不到呼吸声,呼吸是平常的速度,所以吸气及呼 气,主要是靠肺的自然的律动,不得以注意来控制它,否则速度快了,会头晕,慢了会胸闷。如发觉呼吸有困难,例如头晕或胸闷之时,当注意调息,宜以四秒钟左 右作为一呼一吸的时间长度,最有效。

②腹息:仍用息孔呼吸,但其呼吸的重心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初学时不宜勉强用控制及压气的方法,把吸入的空气逼入丹田(小腹部)。通常学打坐的人, 经过一段时日之后,呼吸气必然自动地通过横膈膜而到达丹田,那时,修行者的身心,会突然感到轻松舒软起来,呼吸也越来越慢、越来越长、越来越深、越来越充 足,不仅感到肺部充足,丹田充足,乃至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到充足,渐渐地呼吸的自然律动,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但那不是把小腹隆起,而以小腹取代 了肺部的功能。

③胎息:胎儿在母胎内时,不用鼻孔呼吸,是以与母体相连的循环系统来呼吸,修行禅定的人,由于腹息的更进一步,便不用息孔呼吸,每一个毛 孔,都可能成为呼吸器官。此时脉搏,若有若无,但其仍须仰赖体外的氧气来补给身体的所需。此时以大宇宙作母胎,自己的身体即是胎胞中的婴儿。

④龟息:动物之中,有的乌龟,寿命极长,甚至将其理入地下数百年,无饮食,无空气,也能继续活下去,打坐而至第四禅的程度,自然不需呼吸空 气,甚至心脏也停止跳动,不同于已死的尸体之处,乃在于不腐臭烂坏,其生理组织仍是活着的人,此便介于胎息与龟息之间,定力愈深,则愈近于龟息乃至住于龟 息的状态,此时,修行者的身体,已自行形成了一个个别的小宇宙,以其体内的气或能的运行,自给自足,不必再从体外吸取氧气来供给体能的消耗了。

当然,初学打坐的人,不可好高鹜远,操之过急,应该先把鼻息练好,再能到达腹息,已不错了。

二、调息的方法

调息的方法,在中国的道家,称为“吐纳”,纳天地日月之气以养生,吐身内的混浊之气以保命,乃是修炼丹道的方法。印度的瑜伽行者,特别重视各 种呼吸法的锻炼,且以生命能之产生与超常能或绝对能(与神合一的自然大能)的引发,就是要用呼吸的方法作为重点的训练。佛教修行的起点,与外道无多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