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不同的是,调息是入门方便,并不以调息为根本法门,调息的目的程度,自然不需呼吸空 气,甚至心脏也停止跳动,不同于已死的尸体之处,乃在于不腐臭烂坏,其生理组织仍是活着的人,此便介于胎息与龟息之间,定力愈深,则愈近于龟息乃至住于龟 息的状态,此时,修行者的身体,已自行形成了一个个别的小宇宙,以其体内的气或能的运行,自给自足,不必再从体外吸取氧气来供给体能的消耗了。
当然,初学打坐的人,不可好高鹜远,操之过急,应该先把鼻息练好,再能到达腹息,已不错了。
二、调息的方法
调息的方法,在中国的道家,称为“吐纳”,纳天地日月之气以养生,吐身内的混浊之气以保命,乃是修炼丹道的方法。印度的瑜伽行者,特别重视各 种呼吸法的锻炼,且以生命能之产生与超常能或绝对能(与神合一的自然大能)的引发,就是要用呼吸的方法作为重点的训练。佛教修行的起点,与外道无多差别, 所不同的是,调息是入门方便,并不以调息为根本法门,调息的目三、调心的方法
佛法被称为内学,所以佛所说的一切法,无一法不是教众向已身的内心用工夫的调心方法。佛法的总纲,称三种无漏之学,那就是戒、定、慧。其中以 禅定为修道的根本方法,戒是修道的基础方法,慧是修道所得的效果,如果没有戒所规定的有所不得做起及有所不得不做的生活态度,修定就无法成就;纵然有了成 就,也会落于邪道而自害害人,所以戒是道德规范的佛教教义,也是调心的基础方法;作为哲学理论的佛教教义,是由调心方法所得的结晶。本文的重说,则在于说 明修习禅定的方法。
以修道的立场而言,不可以说,惟有修禅定才是修道,只能说修禅定则确是修道的主要方法。调息为修定的入门,调心则是修定的主要方法。佛的十 大德称之一,名为“天人调御师”,意即是他已是天及人类之中的一位将心完全调伏和驾御了的人,也是天及人类之中最能帮助众生调摄身心的一位大师,从修禅定 的方法而言,调心可以用如下的数类观想:
1、观想身外的东西——挑选身外的任何一物,作为集中心念的对象;或者以分析身外的任何一事一物,作为转变心念的对象。前者如月观及日观,后者如因缘观及不净观。
2、观想地、水、火、风的功德——将自己的心,观想成地、水、火、风的任何一种功德,化除烦恼妄想,进入凝然不动而又朗朗清明的定境。例如地 能化腐朽为神奇,容受一切而又生长一切,然其本身始终寂然不动,水能洗净诸垢,汇百川成大海,滋的,在于调心,心即调伏之时,有没有呼吸的方法,便无关紧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