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师刘伯温,天纵英才透玄机(1)

事后这位不知来自何方的“乞者”,迳行独步至村口石桥处,就在众人好奇尾随、众目睽睽之下,当场竟然就这样幻化作白鹤飞去!?只留下错愕不已的村人望空而拜……因之这神迹不但流传至今,连事发此处(浙江省青田县武阳村)的这座村口石桥都更名为“白鹤仙师桥”了!

到了刘基父亲这一代,他本身是浙江省遂昌县的“教谕”官员(大概是现今的县府教育局长或是县学校长之类的官职),到了40多岁方得子刘基,老来得子(当时中国古代40多岁可以当祖父了)不胜欣喜,自然会在优良家风一贯承传之下,竭尽心力的奠定刘基这一生良好的知性教育及品格修养。可以说刘基本人确实被造化安排要拥有一个能培育跟提携他的好爸爸。

二、天纵英才透玄机

您看刘基(刘伯温)的家世如此清奇,历代祖先个个都是饱读诗书、心怀苍生、具有真知灼见的文人志士,因此刘基的优异基因与特出表现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展露端倪,乡中父老莫不称伯温为“神童”这小小的伯温他博览群书、爱好义理,于经史哲学、诸子百家无一不览,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心得。他博学强记的硬实功夫与生俱来,通常默读两遍即能背诵如流,更进一步还能根据文义,发幽阐微、洞澈精华,几乎是不分文等,伯温皆能过目而识其要,甚至能言前人之所未言,见人之所未见,有关这位少年在学问上的任何表现,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的道地、扎实、精通。

这样的天纵英才,举世无双,据说还有一次,他在元朝大都(可能是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时)当地书店看到一本天文书,被吸引了注意力的刘基马上目不转睛的一口气读完,隔日再临此书店竟能从头至尾一字不漏的背诵,店主惊异感动之余,欲将这部天文书馈赠知音,但刘基却婉拒的说,此书已然藏装脑海,店主盛情心领,还是将此书留赠他用吧!

对于这位英特过人,身材高大,为文有奇气的少年,仿佛汇聚了天地间的精华,他身上带着太多上苍对他的赐予和偏爱;当时伯温常常跟着父亲闲步稻畦竹径,……他父子俩人在武阳村的乡下听泉观云、尽谈文奥、品味山林野趣,几年期间,无比清风自在的从容遨游着智识的殿堂;他是这样成长的,天地间丰沛的奥秘陶冶着他,亲子乡情滋润着他;眼前这些农村风俗醇厚、静谧和谐的太平景象,也深深烙印在少年刘基的心田。

值得一提的是泰定二年,当时十四、五岁的刘基还曾经有一机缘小住在括城读书,在这结识了一位仁德长者——紫虚观道士吴梅涧,使他心中受到道家思想的启发与冲击,让这位天才少年进一步思索人生,思索着道家哲学所强调的“致虚极,守静笃”,一种玄虚出尘的宇宙价值观开始调和着他的生命基调。隔了几年,弱冠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