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阶同太守),华山在其管辖区。渔人名黄道真,其名亦为虞道元之化名。依五德终始学虞舜以土德王,色尚黄故改虞为黄;道之真亦即道之元。虞道元与戴延之欲穷洛水之源而未至。而洛水本出华山南麓。
刘子骥访仙不遇本在衡山(见晋书隐逸传)。衡山为南岳;华山属秦岭,又古称南山。南岳本意就是南方之山。陶渊明在此移花接木,把刘子骥请到了华山。
桃花源诗中“黄绮之商山,其人亦云逝”商山指商洛山,即华山南麓。黄绮即商山四皓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绮里季隐居商洛山中,人称商山四皓,又称南山四皓。在《太平御览》,《古今乐录》等古籍中皆称南山四皓。
春秋时秦晋两国交战,一批秦人从华山之北来到华山之南以避乱;太元中符坚符氏秦国(前秦)人来到姚氏秦国(后秦)的华山某峪中捕鱼,穿越华山,进入先民隐居之地。——这就是桃花源记的故事。
《桃花源记》一文将历史上三次或三个时期不同的秦晋两国战争联系在一起。以仙境的太平与人世战乱相对比。表达的是陶渊明反战反名利之争的思想。他向往太平仙境,而在他看来仙境不在世外却在当下。只要战火不起,天下无处不是桃源仙境。
始渔人得入仙境在其保无名利的纯朴之心,不复得入在其功利心重。天下战乱多因少数人为争高位欲得高名而陷生民于水火之中,岂不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