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若兰《今生最后一个永恒》及近作
乘韵
钟离若兰的倾情佳作《今生最后一个永恒》发表两天来,好评如潮。一篇千八字的散文,写成什么样才能还读者一个感动?才能为忧郁的时空吹进一阵清风,才能为 沉寂的文坛带来一道靓丽的风景?若兰的抒情散文早已名噪网易博坛。拜读《永恒》,果然功力不凡。如火的激情,沸腾的情思,优雅的文笔,富于质感的文字触摸 可及,冲击着读者视线,一曲神秘的《瑞格舞》像蓝色的精灵,幽情在卡提岛咖啡厅弥漫,这一切,足以成为当代文学审美的一个新坐标。这一点,平庸文人望尘莫 及。
以漫不经心的幽思入笔,花叶对话过后,饱蘸诗情的笔触一转,一个歌舞旋转的精灵,一个与天使追逐着永恒之爱的精灵,构成一幅珠联璧合的美妙画幅,以三维立 体的形式从视觉中凸现出来,动态地飞翔在我们心灵的上空!她们述说着生命的神奇,真爱的美妙,灵魂的高贵,交谈着如何让心灵挣脱忧郁的尘嚣,让生命重归智 慧的童年-----画面如此朦胧又如此清新!像云想雾又像风,给读者一种久违了的美感享受。
作者以优美的抒情格调,以印象派油画般的朦胧,塑造了一个精灵,这个精灵具有波希米亚的风范,叛逆武士的气质“用良知呼唤着理性,用道德拷问着权力”, “对现实的不公,信仰的贫乏,道德的丧失做出浪漫的抵抗”。这个自我流放的勇士与情爱承诺,担当补天的使命,用道义和真诚寻找本民族精神中缺失的元素,将 哲学与情感,理性与形象融合,为人类新未来,把大爱的极致推及超越生命。
生活需要审查,历史需要沉思,灵魂需要拷问。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真的什么也不缺了吗?尊严呢?灵魂呢,公平正义呢?前程呢,命运呢,子孙后代呢?回首往 事,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除了脚手架上的盛夏,除了汗水耕耘的金秋,扪心自问,你能做到心安理得吗?你感觉不到灯红酒绿下的压抑吗,你感觉不到醉生梦死后 的绝望吗?幸福就是快乐,悲剧到此结束,谁说的?更有谁说杞人忧天倾?何来女娲补天,共工砥柱?谁能保证大厦不覆,天柱不倾?人类解放自身的使命刚刚开 始,大自然和生活都在变化,人类神话的篇章并没有完结。
面对这一切,你还有那份潇洒,那份悠扬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对司空见惯的生活本身发问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不能低估由亿万人的劳动换来的当代成就,也应该保持一份清醒,我们的生命还处于不尽人意的状态,多数人还在为生存盘算着,卑微仍伴随着 收获与快乐,冷漠无情就在我们身边,邪恶并没有远离我们而去,自由与尊严被贬值,真诚与单纯被辱没,生命和劳动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生活在前进, 心灵 的空间也必须开拓。若兰笔下的精灵,犹如黑夜中的一道光芒闪耀在生活的高空 。
在古老的神话中,精灵是一个高贵、优雅、善良、正义、美丽的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体。属于生命又高于生命。这个精灵像影子,在我们的中间?前头?上空? 看不清,或许在内心里或是杯盏里。这个精灵能引领我们到朗朗净空去洗却浮尘,到梦海旷远中去大彻大悟,为生命投射一个永恒的参照,让我们对现实生活本身发 问。这样,作家带给我们的,就不仅仅是一篇散文,而是一篇既寻本溯源又归根复命的伟大哲学。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启示与唤醒。若兰的《永恒》,就其时代意义而言,足可与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女神》相媲美。无愧是庸俗化时代的一个神话,忧郁时 代的一阵清风,变革时代的一个狂想。结合她最近的几篇博文,感到作者思想深邃,意境高妙,文采勃发。一个融爱情与使命,情感与理性,现实与未来于一身的精 灵形象,一种融哲学、信仰,艺术于一体的大散文体裁,一种融文音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艺术形式,将在若兰笔下诞生。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