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不知道利用权力,组织一个秘书班子,找几个文人学士,创造一套理论,写个诗词散文小说之类,让自己即可以名垂千史,也可以利用权力出版发行,赚取稿费。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如此行径,怎么能够成为伟人?
第四,段祺瑞动辄罪己,这实在不是一个伟大人物所应该具备的品质。伟大人物都是从不罪己,永远正确的,功劳那是自己的,错误那是别人的。就说三*一八事件吧,从 现在解密的史料看,苏联既定的东方外交政策,就是要外蒙独立,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亲苏的中央政府,无论是促进南方的国共合作,还是支持北方的冯玉祥起事,大 多是为了抵制段祺瑞与张作霖的强大。1925年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苏联驻国民政府代表鲍罗廷说服了驻扎在北京一带的冯玉祥的“国民军”,鼓动其发动 “革命”,并向其提供大量武-器。
1926年,国民军以与奉军作战为由,在大沽口设水雷封锁了水道。曾经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八个国家的驻华公使们 于1926年3月10日共同向中国政府及内战各方提出“最急切之抗议”。并要求“3月18日正午止”解除对大沽口水道封锁的最后通牒。列强的最后通牒极大 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苏联人趁机通过中国的革命党人在北京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支持国民军、反对“亲日”的段政府的政治攻势。其实,段的执政府并没接 受列强们的通牒,相反,他还指令内阁成员们于外交部接到八国通牒的当晚(3月16日)在其宅内紧急磋商,并于午夜派员至东交民巷复文外交使团,称通牒内容 “本政府视为超载《辛丑条约》之范围,不能认为适当”。显然,段祺瑞已经拒绝了八国通牒。但是,革命党的北方领袖们并不想停止步伐,他们于3月18日上 午,在天安门组织了有数万学生与市民参加的集-会,会后,满怀爱国义愤的游行大军涌到执政府门前。正在里面开例会的总理及总长们全体没了主意,便匆匆散 会,只留下一个秘书长应付。在大门外越来越激烈的对峙中,悲剧发生了。
在苏联人心怀叵测的导演下,中国学生市民的鲜血染红了那一个春天。次月,由苏联支持 的冯玉祥把“日本代理人”段祺瑞赶下了台。据说,在得知卫队开枪打死学生之后,段祺瑞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 起。对各个学校举行的各种悼念活动,以及全市的“国民追悼大会”和各种报刊的广泛而详尽的报导,段祺瑞执政府也没有加以阻拦。在国会通过屠杀学生的“首犯 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之后,他处罚了凶手,又按照国会要求颁布了对死难者家属的“抚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