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豫与粘罕坏事做绝还要装好人。粘罕攻破北宋京城之初,装模作样,下令禁止军人抢掠陵庙器物,并备置大礼,派人祭悼永定、永昭二陵。在盗掘得手后,为不留痕迹,还放火焚烧,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属建筑全都烧毁了。偏居杭州的南宋政权闻讯后,派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到巩县谒陵,发现八陵全被盗掘毁坏了。见到抛弃在外的赵煦尸骨,方庭硕于心不忍,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了起来。当时,宋高宗赵构闻讯后大惊,急命河南镇抚使翟兴和民族英雄岳飞北上,赶走金兵,修复了皇陵。但不久,又让北金政权控制了,此后,北宋皇陵再被毁坏,本来就被刘豫“淘”得一干二净的北宋皇陵,最后彻底完了。
北宋皇陵与汉、唐帝王陵相比,陪葬品并不是十分丰富,但刘豫与粘罕仍视之如宝库,这里还有政治上的原因,北金政权有意借毁皇陵之计,刺激南宋政权和汉人神经,而刘豫在其中充当了一个很可耻的角色,为后人鄙视!
杨鼙真珈——最没道行的盗墓者
北宋皇陵被盗掘,南宋皇陵也未能幸免。南宋皇陵是在元初遭盗掘的,这也是中国帝王陵寝被盗掘事件最悲惨的一次。南宋皇陵实为“攒宫”。即为攒集梓宫。暂葬地。考虑以后迁回河南巩义祖陵区内,所以棺椁葬得比较浅,盗掘起来很容易。盗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杨辇真珈的西域和尚(蕃僧),作为一个出家僧人,本该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无道行,坏事做尽,是出家人和盗墓者里的双重败类。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深受忽必烈青睐的杨辇真珈被任命为江南释教总摄(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的官员)。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元末明初黄岩人陶宗仪所著《辍耕录》,均记载有杨辇真珈盗墓一事: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杨辇真珈伙同僧人允泽等人,带人到陵区。当时负责护陵的罗铣坚决阻止,允泽竟然抽出刀来,当场杀了罗铣。
南宋这段历史是很糟糕的。1127年5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至1279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_爵跳海灭亡,共历152年。南宋先后有九位皇帝,六位葬于浙江绍兴宝山,分别是宋高宗赵构的永思陵、宋孝宗赵奋的永阜陵、宋光宗的永绍陵。末三帝葬在哪,要么失考,要么在异地。由于南宋朝廷希望有朝一日打回北方,相比于北宋皇陵,南宋帝王陵更为简单了。杨辇真珈没有放过一座帝王陵,连后妃大臣墓都未能幸免,全部掘开,盗掠去了无数财宝。史书上记载被杨辇真珈盗走的宝物有,徽宗陵的“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高宗陵的“真珠戏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齿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云琴”、“金猎晴”,度宗陵的“玉色藤丝盘”、“鱼景琼扇柄”,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