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五岳之中岳嵩山之腹地


少林寺位于五岳之中岳嵩山之腹地

寺庙是修行的场所,少林寺也不应例外。古代的和尚讲究的是“扫地恐伤蛄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而少林寺则与众多寺院不同,舞拳弄棍,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这似乎和出家人的宗旨不附。这里大有玄机。

少林寺位于五岳之中岳嵩山之腹地,距河南登封市13公里,太室山南麓。寺因在茂密丛林中而建,所以命名:“少林寺”。《说嵩》称:“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稍微有些夸张,但至少说明了少林武术对世界武术影响之广之深非其它流派可比。少林武术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当不为过。由于少林寺对发展和传播武术起了重要作用,武以地名,寺以武显,故称“天下第一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崇信佛教的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传教依山而建。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传人达摩踏一苇而北渡长江来到嵩山少林寺,广集信徒广传禅宗之理。达摩被尊奉为中国禅宗的祖初,少林寺也被奉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禅宗六代在少林寺历经五代,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则传“悟顿”于广东南华寺。

佛教中说修炼到不同境界可以达到不同果位。出世间法之后,有罗汉、菩萨、佛等不同果位。达摩修成罗汉,属于是三界之外最低的层次。尽管如此,达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崇高的。

达摩的功夫是非凡的,“一苇渡江”足以说明达摩所展现出来的轻功功夫;“面壁九年”展现出来的是他的超凡定力,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据清《少林寺志》所载,禅宗初祖达摩,本无心于钻研拳术,只因为长期盘膝静坐,肢体麻困,不得不经常起身活动四肢,舒展筋骨。据说达摩当初传下来的有洗髓经和易筋经,以及先天罗汉拳。

到了隋唐时期,少林武术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术渐成体系,具有独特风格,史称“少林派”,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元明时期,少林寺已拥有僧众二千余人,成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

历代帝王对少林寺也十分重视。少林寺钟楼前有一块石碑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

十三棍僧救秦王发生在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讨伐王世充,不幸战败。紧要关头,少林寺武僧昙宗、志操、惠赐、善护、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等十三人下山助战,截断王世充后路,并生擒王世充之侄王仁则,迫使王世充投降。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为唐太宗。唐太宗论功行赏,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余者“时危卿作将,事定复为僧”。此外,太宗还赐地四十顷,诏立僧兵五百名,容许和尚公开习武。自此奠定了少林武僧的特殊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