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一恒山 北方第一山


五岳之一恒山
北方第一山

恒山为五岳之一,主体部份雄踞山西省的北部。相传远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浑源,见此山气势雄伟,若北天之门,遂封为“北岳”,成为北方万山之宗。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绵延五百余里,有“恒山如行”之说。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海拔2017米。恒山被誉为“入天北柱”、“绝塞名山”。古称恒山有十八景。至明、清时,已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盛。现在尚存悬空寺、北岳庙、飞石窟、会仙府、九天宫等多处。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玄岳、紫岳。汉、宋时,曾改名常山。唐、宋又名大茂山,神尖山。北岳恒山很早就被载入史册,历史渊源很深。《尚书·禹贡》中说:“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周礼·职方氏》中又言:“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山海经》中称恒山为“北岳之山”。汉朝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北岳,恒山也。”因为它位居北方,为万物所伏,系恒常之所,故称之为恒山。

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嵯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的赞叹。唐代大诗人李白则在恒山留下墨迹“壮观”二字。金著名诗人元好问写有《登恒山》: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是道士修行的理想地区,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五洞天,名总玄洞天。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曰:“第五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唐朝道士张果,也就大家所熟悉的张果老,曾隐于恒山修炼。《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云:“张果者,不知何许人也。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自云年数百岁矣。尝着《阴符经玄解》,尽其玄理。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后人复见之,往来恒州山中。开元二十一年(733),恒州刺史韦济以状奏闻,又遣中书舍人徐峤赍玺书以邀迎之,果乃随峤至东都。……后恳辞归山,……(赐)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玄先生。……乃入恒山,不知所之。”

现在,在果老岭,还可以看到那一行行三寸深的小圆石坑。传说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恒山炼丹修道,他骑驴上山下山印下了这些印记,所以后人称之为“果老仙迹”。上山的人们喜欢踩着这些石窝走,据说这样可以“沾上一些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