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宋代科场的骄傲,



苏轼是宋代科场的骄傲

在宋代历史上没有像他这么一个高能的人,在吏部的高考中获得第二名。而这个第二名的取得完全是一种误会,当时参加考试的有600个考生,主考官是欧阳修,最后组织方用黑色的墨水、一样的字体把所有卷子重新抄一遍。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等人去看卷子,都觉得有一份写得太好了,欧阳修认定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如果给第一名,怕有闲话,所以就判了第二。而实际上,这张卷子是苏轼的,因此苏轼只拿到第二名。在宋代,制科考试是很难的,宋王朝统治的321年中,制科御试仅有22次,被录取的不过41人而已。在这300余年的41个人里,苏轼考得最高,算是百人第一。

其次,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造诣也很高。苏轼和他的弟子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代表;苏轼的词跟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式的代表;苏轼的散文跟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北宋散文最高级别的代表;苏轼的书法和黄庭坚并称“苏黄”,是北宋书法四大家之首;苏轼擅长画枯木和竹子,是湖州画派代表之一;苏轼还是一个美食家,他做的东坡肉还不错,还有东坡羹、东坡鱼;苏轼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建筑师。

苏轼的为官也是罕见的。一般文学家很少做大官,苏轼不一样,苏轼在北宋时期,先后在八个州郡做过第一首长,徐州、湖州、杭州、定州等,他不仅有着非常丰富的地方官经历,还在中央做过吏部尚书、文化部长、教育部长、兵部尚书、翰林学士……总而言之,苏轼是一个非常高端的人才,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的文化史上,很难找出来这样一个如此全面的人。

苏轼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当所有一切都归于零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苏轼在晚年的诗《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自己一生干了3件事,40多岁贬到黄州,50多岁贬到惠州,60多岁贬到海南岛。既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后,心情不太好,他写了一篇文章,说泼一盆水在地,漂起一些干草叶,水中挣扎的蚂蚁赶忙抱住这些救命稻草。只一会儿,水干了,蚂蚁见了同伴竟大哭,说:“差点就见不着你了!”苏轼把海南比作那草,相信就算是苦海环绕,也有熬干的时候。这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就是苏轼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财富。

苏轼在海南岛觉得有三件事情最爽。第一是梳头,第二是坐睡,第三是干洗,就是睡觉之前把自己搓得通红,然后酣然入睡。他认为人生快意莫过如此。苏轼有一句名言,上可和玉皇大帝聊国家正事,下也可和孤儿院小孩玩耍。苏轼把自己的人生温度控制在3637度常温之间,发达时没有高到42度,倒霉时也没有低至34度。正因为如此,这位天才的大诗人才能写出《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不消极、不落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又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在宋代历史上没有像他这么一个高能的人,在吏部的高考中获得第二名。而这个第二名的取得完全是一种误会,当时参加考试的有600个考生,主考官是欧阳修,最后组织方用黑色的墨水、一样的字体把所有卷子重新抄一遍。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等人去看卷子,都觉得有一份写得太好了,欧阳修认定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如果给第一名,怕有闲话,所以就判了第二。而实际上,这张卷子是苏轼的,因此苏轼只拿到第二名。在宋代,制科考试是很难的,宋王朝统治的321年中,制科御试仅有22次,被录取的不过41人而已。在这300余年的41个人里,苏轼考得最高,算是百人第一。

其次,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造诣也很高。苏轼和他的弟子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代表;苏轼的词跟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式的代表;苏轼的散文跟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北宋散文最高级别的代表;苏轼的书法和黄庭坚并称“苏黄”,是北宋书法四大家之首;苏轼擅长画枯木和竹子,是湖州画派代表之一;苏轼还是一个美食家,他做的东坡肉还不错,还有东坡羹、东坡鱼;苏轼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建筑师。

苏轼的为官也是罕见的。一般文学家很少做大官,苏轼不一样,苏轼在北宋时期,先后在八个州郡做过第一首长,徐州、湖州、杭州、定州等,他不仅有着非常丰富的地方官经历,还在中央做过吏部尚书、文化部长、教育部长、兵部尚书、翰林学士……总而言之,苏轼是一个非常高端的人才,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的文化史上,很难找出来这样一个如此全面的人。

苏轼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当所有一切都归于零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苏轼在晚年的诗《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自己一生干了3件事,40多岁贬到黄州,50多岁贬到惠州,60多岁贬到海南岛。既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后,心情不太好,他写了一篇文章,说泼一盆水在地,漂起一些干草叶,水中挣扎的蚂蚁赶忙抱住这些救命稻草。只一会儿,水干了,蚂蚁见了同伴竟大哭,说:“差点就见不着你了!”苏轼把海南比作那草,相信就算是苦海环绕,也有熬干的时候。这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就是苏轼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财富。

苏轼在海南岛觉得有三件事情最爽。第一是梳头,第二是坐睡,第三是干洗,就是睡觉之前把自己搓得通红,然后酣然入睡。他认为人生快意莫过如此。苏轼有一句名言,上可和玉皇大帝聊国家正事,下也可和孤儿院小孩玩耍。苏轼把自己的人生温度控制在3637度常温之间,发达时没有高到42度,倒霉时也没有低至34度。正因为如此,这位天才的大诗人才能写出《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不消极、不落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又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