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二十七章:泽雷随(卦)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拘系、亦顺势之事。因道既穷。不得不止。非故为拘系也。穷者终也。终者成也。一日之工。既毕则息。一岁之事。既成则休。固随时之义。时通则通。时穷则穷。穷通随时。而后天下从之。此随卦备具四德。有同于乾坤也。有元亨之通。有利贞之守。行则进而有功。止则保而不失。此随卦之用。无可无不可也。故彖曰、天下随时。言不仅为一人。或其亲也。以震之刚。合兑之柔。二者相济。而得乾坤正位。故其占如此。读者当合辞象参之。

《宗主疏述》

按随卦上兑下震。兑为说言。为口舌。震为雷。为震动。二者相应。皆关寻常日用。动定行止之事。震为刚。兑为柔。柔在刚上。刚主于内。柔见于外。方为道用。反之则为害。随主随时。而时以中位为正。中位在内为六二。在外为九五。此二爻内外相当。表裹相应。乃道用之本。若失其正。则迷其方。故在内兼坤静之贞。以从六二之正。在外秉乾健之亨。以体九五之中。外乾乾不息以自励。则无咎。内顺承有终以契天。则有利。此随之大义。即由一动一静中见之。动而不失其正。则动必有功。静而不悖于柔。则静可自得。盖行止以自慎。而言谕必自节也。在卦节为水泽合。不节若则嗟若。明处兑泽之不易也。兑象似湖之决口。水流不止。涓涓有江河之虞。水泛无度,汨汨有没项之患。此在兑之本德然也。随兑居外。其弊正同。若因少女之爱怜。而失其纠正之道。则不节之害。必不止嗟若已也。若因浸润之私言。失其明察之道。则决溃之害。必不独流漫已也,故防口如防川。慎用如慎财。财用可节。而言语不可不节。不节则利反为害矣。处兑者如处是非之地。无在不以谨约为尚用兑者。如用仓库之藏。无在不以节省为宜。而对外不乖于悦泽之施待人。不履于口舌之争。自能全始终以免咎患。若以内言。动而不愆于仪。行而不乱其正。则含和保泰之道也。因有守以自固。则进可无后忧。困得朋以为辅。则远有相得之益。故在随卦。宜以震为体。以兑为用。以刚为己。以柔遇物。以奋励为自勉之志。以和悦为处世之资以果敢为决疑之师。以容舒为豫备之本。以宽洪为用。则不拘。以省约为用。则不汰。以守贞为用。则居乱世不危。以致亨为用。则乘时会有功。宜大宜小。可伸可缩。能缓能急。有猷有为。此既随时之义。时中之道也、何以如此。则随卦之所处。当变化无常。或宜守。或宜行。或宜大。或宜细。恒不一定。以适时为贵。体刚而用柔。本锐而末钝。内贞而外达。志坚而行滑上下不同道。而其相合也。一致。先后不同功。而其有终也一趣。此由处世既非治平。而所遇又多歧异。故不得执一以背时机。而遭咎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