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是怎么样被毁掉的?

已被调查的前书记王珉说的“关门打狗”在东北许多招商引资中,是常见现象,政府用各种优惠政策土地税收政策吸引各企业投资,等企业资金到位已经开始工程建设后,原来许诺的承诺就不见了,政府不仅百般拖延推诿,更有甚者利用企业骑虎难下的境地借机吃拿卡要,让企业家苦不堪言,最后不得不伤心离去。

还有一些税务等实权部门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和企业的一些问题大作文章,变相敲诈企业逼企业给这些领导亲属朋友输送利益,承揽工程。或者安排子女就业等。笔者的朋友在某企业,因为一些票据不合规,被当地税务部门调查,调查了很多天,最后在酒桌上官员说了实话——能不能解决其亲属家孩子进入某垄断国企。

对方心领神会,马上安排,税务稽查立马过关。另一家企业,消防整改存在问题,迟迟拿不到批文,消防部门负责人暗示,能不能安排一个其单位要转业的人员,人员安排,消防合格。

以上这些,还不算依附于各大国有企业的各种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依附于各大国有企业,通过联合围标、串标等方式,轮流中标。为了获取订单,每年都要向这些国企实权部门和质监部门行贿,一个小小的质量检验员通过受贿,可以拿到他两年的工资。还有一些油田等国企,更是丧心病狂,崭新的前几年采购的未开封设备,就毁坏报废,再到民营企业采购,从中获取高额回扣。一个小小的油田处长,都可以到沈阳豪车豪宅,美女挥金如土。还有一些油井,尚可以出油,就提前报废,然后再委托给一些私人公司明目张胆的开采油田,赚取暴利。至于更夸张的,可以见周永康的石油帝国在东北的操作思路。

可见,东北商业环境之恶劣,已经到何种境地。

四、关系之风盛行,官员与民争利,企事业单位“逆淘汰”之风盛行,有才能的人开始远离东北。

在东北,无论是经商,就业,办事,升学,工作,几乎都离不开“托关系“。到了东北,到处都是潜规则盛行,办事要托关系,上学要托关系,办婚宴要托关系,晋升要托关系,住院要托关系,几乎生老病死都要托关系。

托关系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托关系是使用不正常的手段,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是商业社会公平发展的大忌,但是恰恰在东北就是盛行这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北各个领域都出现了“逆淘汰”的现象。

能做的比不上能说的,有能力的比不上会搞关系的,凭本事的比上送礼的,有资质的比不上有背景的。一位退休的副局级官员和笔者说过,就某副省级城市而言,在他看来,2003年以后政府部门就很少有凭本事干上去的干部,不是靠父母亲戚背景,就是靠战友同学背景,要不就是靠金钱开路。所以,就出现了一些掌握大权的官员子女大学毕业几年,不到三十就当了处长,有的不到三十五就当了副局长,这些超常规的升迁靠的是其父母用手中权力给其他官员输送的利益,最后损害的,是整个吏治的公平和晋升渠道的公平。